如何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房价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创始人薛光林((Raymond Sit)提出要从土地用途源头解决房价问题的提案,建议按当地的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限定商品房和保障型住房比例,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占比。
完整提案内容如下:
中国有着14亿人口,住房需求是老百姓刚需,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需求激增,需求拉动价格上涨,使得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加之中国的股市起伏不定,大量上市公司业绩不稳定,频频爆出各种问题,老百姓也不放心将钱投入股市,大量用于投资的钱也流入房地产行业。
而事实上,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才不到1万美元,但目前国内整体房价水平却已经超过人均GDP 5万美元的发达国家,房价虚高,其中存在大量泡沫,泡沫何时破灭是个未知数。而一旦破灭,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谁又能来为老百姓买单?
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遏制房价上涨已经迫在眉睫。政府需要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老百姓的资产安全、安居乐业的角度,一劳永逸来考虑和解决这个问题。
借鉴成功的新加坡“组屋计划”,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个遏制房价上涨的建议措施:
第一,从土地用途的源头上解决问题。从县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政府,秉持“一城一策”方针,按照当地的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限定商品房和保障型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府福利房)比例,尤其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占比。例如年销售2500万平的住房的城市,要法定其中1000万平是商品房,1500万平是保障型住房。只有在土地使用源头上控制好了,才能处理好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府福利房的关系;只有比例适当、合理,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兼顾不同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从而有效遏制房价上涨。
第二,由各级政府牵头,组建两个公司,一个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一个保障型住房管理公司。建设公司自负盈亏,主要职能是承建、销售、出租保障型住房,以及建成后续的维护、修缮工作。用于销售的经济适用房,售价应在建造成本上略有盈余;用于出租的廉租房,租金也应合理制定。盈余的钱以及租金可由建设公司用于房屋后续的维修、保养,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更换等。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保障型住房的管理工作。
第三,梳理现有的冗杂的住房类型,仅保留4种类型住房,包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政府福利房。商品房以市场行为出售给大众;经济适用房按比成本价稍高一点的价格出售给符合资格的中低收入群体;廉租房租赁给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等低收入群体;而政府福利房则提供给公务员,一方面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政府部门服务于民,另一方面在住房有保障后,也能避免公务员因买不起房而贪腐。
第四,完善保障型住房的管理办法:建立一套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销售和租赁都在线上认证、申请,并与全国不动产中心的数据共享,已有商品房的个人或家庭不能够再享受保障型住房。
第五,在保障型住房大量推出后,取消对商品房的销售限价。很多建高价豪宅的地块,都是各房地产开发商以高价拍回,需要按照市场行为进行定价。有经济能力购买高价豪宅的人群交纳高额税,而房地产商在高价出售房产后,也需向政府支付高额税,税收由政府部门用于支持建设保障性住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房价恶性上涨的趋势。
房价也不能大起大落,否则将影响房地产产业链的发展,也关系金融系统稳定,更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确保房价维持在稳定的区间,只能用3-5年时间,慢慢根据老百姓的收入情况将房价回调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使得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