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自今年1月2日起,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须公布前一天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在内的5项污染物的日均值、炉膛温度曲线以及相关数据标记。面对公众多年来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质疑与担忧,环境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垃圾焚烧行业的监管与公众监督,要求公开污染监测信息是扭转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公众眼中负面形象的第一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常用的固体垃圾填埋方式已经无法应对飞速增长的垃圾产量,不少城市甚至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困境。与直接填埋相比,固体垃圾高温焚烧可以减少95%-96%的体积以及80%-85%的质量,可以极大地节省填埋空间,并且焚烧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于供暖和发电。垃圾焚烧开始成为更理想的选择。
近十几年间,我国的垃圾焚烧行业发展迅速,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19年,我国正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厂已经超过400家,拟在建的大中小型项目约有600个。然而与垃圾焚烧行业的火热发展不同,大众对垃圾焚烧厂的态度往往偏向负面,甚至避之唯恐不及。2017年之前曾发生多起大规模抵制事件,例如2014年杭州市余杭区的“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仍不够成熟,排放的废弃物含有二?英、氯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恶臭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垃圾焚烧厂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威胁。
针对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我国在2014年开始实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规定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汞、二?英类、一氧化碳以及镉、铊、砷、铅、铬、锰、镍、锡、锑、铜、钴共8各污染物监测项目的浓度测定方法。包括测定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二?英类的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以及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虽然有环保部门的监管,但是我国早期建设的垃圾焚烧厂质量层次不齐,不少垃圾焚烧厂无法达标,而且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对身体危害极大的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标准无法判断。民众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只能导致冲突加剧。
2017年以来,我国开始尝试垃圾焚烧项目的信息公开机制,要求垃圾焚烧厂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系统,并在厂区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公布,提高行业透明度。今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意味着公众对于垃圾焚烧厂的监督将更有力。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公众对焚烧垃圾的担忧也将慢慢减少。
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监测,对相关的监测方法与检测仪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或许将带来垃圾焚烧污染物检测行业的变革,促进相关仪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而且当垃圾焚烧厂的负面形象扭转之后,垃圾焚烧行业也将迎来更快的发展,相关检测仪器也将拥有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