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是石化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传统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的任务仍然艰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也给行业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困难。另外,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单位成本走高直接影响了全行业经济效益。”在日前召开的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
与会专家针对后疫情时代就石化行业如何用创新引领开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给出了前瞻性建议。
高端化学品长期供给不足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石化行业贸易逆差达2683亿美元。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的进口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化工新材料销售收入占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的6.6%,自给率仅为60%;特种专用化学品营业收入占全国化工总收入约20%,90%以上的产品可自给自足。
李寿生强调,“我国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等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石化过程中的催化剂等特种化学品,国内市场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有的甚至严重依赖进口。”
据介绍,2019年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24个主要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3.9%。此外,聚乙烯、聚碳、POM等部分高端产品自给率不高,POM只有45.8%,且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上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全行业总体“大而不强”
“当前全行业总体大而不强的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企业、行业效益不佳;三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高、环保压力大,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均在工业行业排名前列;四是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装备部主任胡迁林指出。
在李寿生看来,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石化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传统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的任务仍然艰巨。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能匹配的短板正在日益凸显。
“与前几次石油危机都是供给侧发生重大变化不同,这次因全球疫情冲击导致需求急剧衰减,再加上大国博弈、价格战的供给侧剧变等因素,引发全球油气产业链危机,油气全产业链面临大考,并可能重塑。炼化行业等中游行业面临前期高价库存,产品出路不通畅等问题明显,下游全力确保库容、消费市场开拓、现金流是否充足等问题提出了挑战。”李寿生表示。
用创新稳链、补链、强链
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在当前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背景下,能源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全球石化市场供需关系和格局也将发生较大改变。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替代和淘汰低端无效供给,已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线。
“我们既要努力连接‘断点’,加快重构国内产业链,使传统产业链优势更加稳固,让产业循环连接通畅,同时要加快实施‘补链’‘强链’,补强产业链短板,打通制约行业发展的‘堵点’,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提升核心领域技术产品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水平,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李寿生指出。(■本报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