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影响到所有行业的复工复产,而煤炭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处理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问题上需求迫切、难度较大,情况也更为复杂。
尽管目前全国煤炭市场供应总体平稳,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此次疫情中重新审视煤炭应急机制,发现其中需要完善和提升的空间,为产业提供更有效的应急管理。
应急机制如何发挥作用
疫情导致部分地区煤炭供应趋紧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生产力不足;二是运输不畅。针对生产力不足,可适时发挥煤炭应急储备机制,在必要时解决部分地区下游用户的燃眉之急。运输方面,需要做好公路、铁路、水路和管道等各种煤炭运输方式的科学布局、有效协调工作。
2008年以来,中国应急处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应急处理是能源供应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发生时保证煤炭供应。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秦皇岛、黄骅、舟山、武汉等8个港口和多家煤炭企业列为第一批国家煤炭处理成熟企业,之后又批准多个应急处理点,其中广州、珠海地区的多家电厂入选。
一般来说,应急处理运作取决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范围,当区域性灾害爆发时,各地政府有权根据各企业的煤炭库存、价格和供应情况,动用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当煤炭供应出现全国性短缺时,由中国煤炭处理管理部门确定应急方案,动用中央和地方煤炭处理,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区域间进行应急处理的调动。
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补位
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了一例“某电厂员工确诊新冠疫情”病例。针对疫情,电力企业立刻采取应对措施,其中一项是“对疫情严重地区周边的省市电源点做好备用机组紧急启动、为疫情区跨区域供电的预想”。
一旦疫情影响生产,周边备用电源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短的距离实现电力供应,以减少风险。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补位,也应是煤炭应急机制的重中之重。具体来看,以下两方面对于能否快速实现供给至关重要。
一是能够拿出多少,这涉及到调节煤炭现货储备、产能储备和资源储备的关系。其中,现货储备具有谨慎调动煤炭市场的作用,资源储备主要考虑的是煤炭长期、可持续供应能力的保障。如果当前疫情需要动用煤炭应急储备,最佳选择无疑是煤炭的现货储备。但是现货储备存在煤炭自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技术上做出研究,减少现货储备的风险,根据不同地区资源供给等情况,加强煤炭现货的储备。
二是在最短时间能够运出多少,因为只有确保产得出来、运得出去,才能最终实现煤炭供应到位。近年来,国家和企业采取多元化形式加大运输基础设施购置,构建煤炭铁路运输的链条。现在我国已基本形成煤炭运输大通道网络,较好地解决了西电东运、北电南运的问题。
在此次疫情中,公路运输一度成为煤炭供应趋紧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未来需要做好公路、铁路、水路和管道各种煤炭运输方式的科学布局及有效协调工作。同时,做好铁路大通道网络建设的完善配套工作,以及铁路全国干线和区域支线点(站)的衔接连通工作。此外,应广泛利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煤炭智能铁路、智慧物流“双智”建设,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
将“无人化”开采纳入应急机制
近年来,全球突发事件频发,并呈现出难以预测、情况复杂的趋势。尽管煤炭行业已建立了储备、安全等一系列应对机制,但无论是地震、冰灾等自然灾害,还是类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都或大或小地影响到煤炭供应安全。
回顾近年来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会发现,其影响的核心是“人”。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仅威胁到矿工的生命,而且使工人无法下井工作。矿井在短期内不能正常生产,最终导致四川省1118处煤矿停产。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由于存在“聚集性疫情”风险,下井开采等人员密集型工作被叫停或被大大精简用工数量。
要从根本上应对突发危机,首先要减少类似突发事件对人的影响。在此次疫情中,“无人化”产业的潜力凸显,无论是送餐、送药,还是测温、物流,机器应用能够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乎想象。随着煤矿智能化、智慧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煤矿用人还会大幅减少,出现大批无人采掘工作面甚至煤矿井下无人作业的现象。
今后,可将煤炭“无人化”开采纳入应急机制中,推动数字化矿山、智能化矿山和智慧化矿山建设,使用智能采割、井下智能运输、远程控制监控技术,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煤炭企业的应用,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这样做不仅能大幅提高煤矿生产力,也令突发事件对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减小。
(作者系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本报记者李惠钰根据其在能源大讲堂的报告整理)
上一篇: 全国首批省级储备基地助推储气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