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基建”的推进,工业互联网正迎来多方加速布局,作为5G最主要的应用场景,“5G+工业互联网”将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可以进一步促进各生产要素间的高效协同,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7月24日,第一财经科创大会中国科创产业投融资论坛召开,产业界、投资界、学术界人士共议工业互联网如何搭乘5G快车。
新基建提速工业互联网新基建东风之下,工业互联网加速蝶变。究竟如何定义新基建?新基建背景下,5G如何赋能工业互联网?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少轩认为,传统基建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强调效率的提升,第四次工业革命强调模式和技术创新,因此新基建聚焦于新技术和新产业,这与传统基建内涵完全不同。
根据GE预测,工业互联网将影响46%(约32.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给全球带来15.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至少可以给中国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将为制造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巨大的发展动力。
“从整个产业链环节而言,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关注到了建设更加开放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它能够打通整个工业端到端链条,包括设计、研发、制造、仓储物流到服务营销,这是5G+工业互联网的使命所在。”爱立信东北亚区数字服务事业群咨询部总经理莫文莉表示。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通信企业,爱立信一直在推动5G在工业场景的应用。今年年初,爱立信参与了欧洲最大的5G工业园区网络建设,还参与了无锡“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项目等。在实践过程中莫文莉深刻体会到,5G+工业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网络加平台,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贡献,才可以实现整体提升。
作为行业智能化服务提供商,联想近日提出了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面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推出了智能解决方案服务。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至今行业认知度非常高,行动也非常积极,但从实际应用成果来看,技术还没有完全导入到生产中,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技术与需求如何有效结合。
“懂技术的不懂需求,懂需求的不懂技术,很多客户提得出需求,提不出目标,或者只有目标,技术上形不成边界。”毛世杰说道。此外技术的可复制性也是一大挑战。很多应用案例都是单个案例,还未形成普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技术如果做不到可复制,落地成本和技术迭代就存在巨大问题。
毛世杰认为5G对于工业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目前一定要应用到5G高宽带、低延时、广连接这三大特点的智能化项目占比并不高,很多项目依靠4G就可以实现落地,5G并非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莫文莉认为5G最大的转折点是为生产网络提供了条件,蜂窝网络有全程、全网的概念。当下大规模的厂区有成千上万个网络,原因在于每个生产系统自带通讯模块,由各个网络支撑。数字化转型需要将整个网络打通,依靠WIFI是打不通的,只有蜂窝网络可以打通。“5G的行业专网、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都会助力网络为工业企业赋能。”莫文莉强调。
投资升温背后的底层逻辑
在投资圈,工业互联网也已经成为投资热点。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跟踪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融资事件共40起,披露融资总额突破20亿元,其中超两成事件融资额过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及超亿元事件占比均较2019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磐霖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董事长李宇辉认为工业互联网之所以成为投资热点,首先源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一个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产业升级要求强烈。其次,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关键。第三,从消费升级视角而言,人口红利因素逐渐消失,80、90后一代对供给端提出更多科技化、个性化要求。
联创资本CEO、管理合伙人高洪庆认为新基建为工业互联网按下加速键。消费互联网面临流量枯竭,每个细分赛道和行业都存在诸多竞争者,行业短期内出现巨头的概率越来越小,这促使投资人将视角转向工业互联网。此外从供给端而言,工业互联网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已经拥有丰富、深入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推动整个场景方案优化提供了良好基础。
万亿级市场空间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5G+工业互联网”探索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传统制造企业内网改造困难,跨界融合不充分问题,技术和需求的融合决定资本的进入窗口周期。
在投资逻辑上,李宇辉从产业级互联网和数据流转维度布局工业互联网赛道。 他认为相较于企业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级工业互联网面对的行业比较分散、竞争激烈,例如纺织服装、家居、餐饮,行业信息化程度低,数据孤岛严重。
产业级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服务,将需求端和供给端有效结合,将供需双方的数据在平台上流转起来,进而产生产业协同和整合。另一个逻辑则是不分行业,围绕数据流转的脉络进行布局,投资产业链中数据深度应用的各个环节。
高洪庆则看好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和底层资源提供商四大层面的机会,其中方案提供商是VC、PE集中的领域,占工业互联网赛道一半的投资,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头部企业诞生。“战略投资和产业投资更关注平台级机会,财务投资更关注有成长性、还未出现头部企业的赛道。”
数据孤岛和人才瓶颈
工业互联网发展虽步入快车道,但爆发增长的工业数据仍呈现孤立、分散、封闭等状态。“将5G和工业生产系统打通并不容易,很多工业系统是封闭的,标准和协议不开放,这一点需要解决。”莫文莉说道。
针对数字孤岛问题,毛世杰认为当下数据管理、清洗、抽取、分析手段都非常完备,更需要的是业务驱动,业务部门一把手统筹规划,将各个链条打通。此外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头部厂家也要加强合作采取更积极的举措。
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速,人才匮乏问题开始凸显。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复合型、多维度、多层次人才,从业人员既要精通工业技术又要懂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
毛世杰认为破解人才困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联合培养,一种是与上游客户联合,通过联合实验室让员工深入工业界,另一种方式是与高校联合,把产学研打通。工业互联网的跨界需求也在改变公司选拔人才标准。莫文莉表示在招募人才上,不会把现有知识积累作为优先考量标准,更多考虑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意愿和热情,愿意走出舒适区,接触相对陌生的领域。
产业需求也在倒逼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方向的MBA,刘少轩认为未来的行业领袖,必须既懂技术也懂管理,其次要有全球视野。
“中国仍将是全球制造业投资首选国家,但不仅仅停留在成本优势。”刘少轩表示。对于未来的企业而言,首先要捕捉到市场、消费者的变化,其次生产需柔性化,产能、批量、交付方式要灵活。第三是企业内部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要高度协同。第四是高度智能化。“新基建是提升企业能力、练好内功的好时机。”刘少轩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