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复苏时期,周期资产常常受到追捧,一个直观的指标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出现上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份我国PPI环比已经由降转涨。分析人士认为,三、四季度PPI有望进一步上行;工业企业利润提升的确定性很高,利好周期资产表现;美元走弱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已经开始舞动周期资产的风幡。
期强股弱
随着国内复工复产推进,在经济复苏预期带动下,工业品期货涨势喜人。文华财经数据显示,自3月23日低点反弹以来,国内有色期货指数已上涨31%;黑色系期货指数自4月初低点以来反弹了约15%。
分析人士表示,国际流动性宽松环境、美元指数走弱趋势正是这轮商品反弹行情的大注脚。“由于美国疫情控制不力,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还会开动印钞机,继续‘直升机撒钱’,这会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的货币泛滥,通胀极大概率会出现。”银河证券投资顾问苗泽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金、白银价格近期迭创新高正反映了这一预期。
中信期货研究部商品策略组负责人刘高超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为应对疫情冲击,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尤其是美联储无限制“放水”。随着中国和欧洲各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伴随经济的恢复,工业品需求逐步回升,有色金属、黑色、能源及化工品等工业品价格自4月份开始逐步止跌回升。
“从国内来看,与工业息息相关的铜、铝、锌等大宗金属价格已经普遍从低点大幅上涨,钢铁价格在今年这种高温多雨的传统淡季竟然还出现了小幅上涨。”苗泽称。
3月、4月份以来工业品涨价,似乎并未对股市相关资产带来明显提振。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4月份以来,A股钢铁(中信)板块涨幅约为13%,煤炭板块涨幅为14%,不及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约20%)。“工业品领域可能存在着预期差。”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PPI数据好转,市场可能对周期资产进行重估。
工业品涨价趋势或延续
过去6个月,PPI走出了“U”型曲线,目前仍处于上行通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PPI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则由降转升。
“宏观上看,流动性过剩是全球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同时,年初的疫情暴发以及OPEC+会议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寻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事件过后的价格恢复,而中国经济的恢复是商品在中期获得支撑的主要动力。虽然今年中国遭遇洪涝灾害,但经济增长趋势并未受影响。与此同时,PPI上行、工业品价格上行还未被市场充分重视。”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说。
景川分析,3月制造业PMI指数就已见底回升,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大幅回升转正。4月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双双见底,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拉动工业品需求。此外,一些国家疫情还在发酵,南美多国还处于疫情风险上升期,导致供给端存在收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品价格波动。
“国内的需求预期仍较为强劲,同时外需有所改善,大宗品价格反弹对于工业品构成了较强的支撑。海外经济进一步恢复,国内基建和地产景气度维持高位,工业品价格将延续上涨趋势,PPI迎来拐点。”景川告诉记者。
“通常而言,工业品的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其核心是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决定了工业品的供给与需求。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新一轮库存周期启动,上升阶段一般约为24个月,下降阶段约12-16个月。原本自2019年底有望启动的新一轮库存周期,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此轮补库存的动能可能会弱于以往。但流动性在疫情过后的恢复,将难以避免促进库存周期的变化。”景川说。
有色和黑色板块强者恒强
苗泽认为,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周期性品种尤其是资源类品种已经逐渐具备配置价值。
刘高超分析,有色金属方面,受益于前期良好的信贷、地产及基建数据,预计后期金属需求依然向好,而海外疫情的恶化(南美、澳洲、非洲等)对矿端供应的冲击或持续,有色板块中的铜和铝供需相对偏紧,叠加当前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铜和铝价格继续震荡偏强运行概率较大。黑色系方面,市场对三季度成材需求的预期依然乐观,随着需求淡季接近尾声,市场逻辑将由预期逐步转向现实,在高需求证伪前,黑色板块震荡偏强概率大,而低库存的铁矿石弹性或较大。
“原油化工方面,8月起OPEC+等产油国将收窄减产幅度,而8月中下旬美国炼厂将进入检修季,后期原油供需或将再度趋向宽松,油价下行压力将加大。此外,目前多数化工品市场的主要矛盾仍为成本向上与自身供需向下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多数化工品价格呈现窄幅震荡,趋势性机会较少,而三大塑料在供需与成本的共振下表现较强,但后期随着油价下行压力增大,化工品市场再度承压概率较大,其中供需相对宽松的PTA、乙二醇、甲醇等品种表现或相对较弱。”刘高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