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北省多地集中关闭取缔违法违规地热井行动进展如火如荼。根据相关政策文件指示,今年10月31日前,不能实现合法开采的地热井均将被依法查处。这是该省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关于违法违规地热开采问题的整改方案而推出的强力举措,力度空前。
事实上,河北省此轮地热井整治行动始于2019年初。最初各地出于种种利益考虑,整改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导致行动相对迟缓。但随着整改“交卷”时限步步逼近,特别是今年以来,为确保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既定任务目标,河北省决定将整改完成情况与地方政绩考核挂钩,各地随即密集启动整改,尤其在近期,公开报道屡见“报端”。
然而有一点不容忽视,河北省关闭取缔地热井行动,出发点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却直接关乎民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面临关停的上千眼地热井,支撑了数千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内几十万户老百姓的温暖过冬。如若工作稍有闪失,后果将很严重。
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2017年,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北方多地,就曾因“一刀切”集中关停、强拆燃煤锅炉,催生了冬季采暖热源紧缺、局地能源资源价格飙升等一系列问题,一度导致大量老百姓严冬挨冻。
眼下这一轮近乎临时突击式的一刀切、大规模集中关停地热井,与2017年做法“如出一辙”。可以预见,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处理失当、衔接不畅,3年前的惨痛经历还会有重现的可能。
藉此,河北理应总结、汲取过去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具体到本轮整治行动,河北省需要格外重视的是,如何科学合理推进工作,做好新旧方案的有序衔接,进而实现预期成效。
再有3个多月,新的采暖季就要到了。现实情况却是,因缺乏顶层设计指导,许多地方对于究竟采用何种替代方案仍无定论。而对于那些已经敲定了替代方案的地方,目前看来工作推进也主要是基于市场化方式。
而市场是逐利的,把原本应由政府主导完成的民生任务,全部丢给市场和老百姓去消化,政策制定者的担子是轻了,却是典型的懒政之举,很有可能“把好事办坏”——去年以来,河北省因粗暴关停地热井而导致老百姓无法正常取暖的新闻已屡见不鲜。
例如,2019年11月,沧州献县某小区,因为地热井被突然封停,小区发布公告要求业主自寻热源,造成近200户业主无供暖保障;同月,沧州东光县某小区业主也因地热井被关停,且新规划的热源又无法开口,将问题投诉至河北新闻网的“阳光理政”平台……
不难看出,简单粗暴“一关了之”,极有可能会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堵上地热水直排漏洞的同时,却撕开了一个侵害老百生温暖过冬权益的口子”。
与此同时,地热本无过。河北地热资源丰富,本应对当地清洁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但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朝阳清洁能源产业,由于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管理不善,现如今却陷入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尴尬境地。
河北省在推进地热井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通过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堵住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并通盘考虑,做好让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地热的统筹规划,同时要引导各地以最小化的代价,高质量做好新旧供暖体系的衔接过渡工作,进而推动地热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清洁与取暖并重是地热开发的应有之义。出现问题即“一关了之”,轻则伤害的是一个产业,重则将有可能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失去公信、失去民心,得不偿失。(■仝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