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能源转型变革中的“蓝海”,综合智慧能源近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吸引了众多投资方和市场主体的关注。但也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由概念到落地,综合智慧能源无法避开成长的“烦恼”。
近日,在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等共同举办的“综合智慧能源优秀示范项目案例报告会”上,众多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业主向记者透露,项目普遍难落地。
起步阶段发展不及预期
中电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在会上表示,能源转型、电力体制改革、电力新技术分别催生、促进、加速了综合智慧能源发展,也开辟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新途径。
北京先见能源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尹明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更强调效率效益、创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习惯了从供给端布局的传统能源电力业务进入“投资回报微利甚至负利”发展阶段,“规模体量为王”的传统投资发展逻辑难以为继,倒逼市场主体寻找新的业务方向。“供给端业务不好做了,需求端成为了众多企业的选择。”
需求带出市场,也带来了政策支持。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明确鼓励供水、供气、供热、供冷等能源服务企业进入配售电业务领域。借此东风,综合智慧能源开始探索落地。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17年5月启动了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同年7月又启动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此外还先后公布了三批共320个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
然而,据记者了解,处于起步阶段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项目发展慢于预期。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去年底发布的《综合智慧能源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上述启动项目多数未按时间完成,整体推进效果不理想,要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研究相关政策与对策。
试点过程暴露诸多问题
推进缓慢,落地滞后,问题出在哪?
“综合能源服务这个框太大、太杂,很多公司习惯于制定A、B、C、D多种套餐和服务,希望能够打造一套可随意组合、挑选的能源服务菜单,不知不觉中分散了人才、技术、市场与资金等宝贵资源。”北京易能中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治中指出。
朱治中认为,分布式发电、园区与厂区各种能源站之所以存在模式推广难,并非技术不成熟,核心在于负荷不稳定。“现实情况下,由于综合能源服务大多做试点工程,关注的还是展示成果、规划、立项、上工程、做建设,容易产生一种‘高射炮打蚊子’的效果,除了在一些设计好或预先圈定好的特定场合,一般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上述《报告》指出,综合智慧能源缺乏相关行业准则和技术标准,相关建设、运营、验收及评审的标准暂无规定。部分无资质的企业承担规划编制,缺乏第三方评估审定,造成综合智慧能源规划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缺少科学性的局面。
就盈利模式,《报告》指出,目前市场主体接受价格偏高的新能源有一定的过程。综合智慧能源多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基础,目前阶段供能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燃煤供能成本,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开发局限于环保要求高、经济承受能力强的发达地区和工商业高端用户;同时,部分项目高投入低回报也是导致项目无法盈利、难以运行的重要原因。
《报告》认为,当前电力现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价格机制已不能适应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的需要。对此,尹明表示赞同:“电改进程并未像起初设想得那般美好,‘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也同样面临着分布式发电交易、配电价格、公网接入、费用结算和备用价格等问题。”
降低用户用能成本是核心
对于不断显现的问题,朱治中建议,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开发时应瞄准制冷、热水、供暖、供热以及分布式光伏等系统,聚焦几个有限领域开展投资、建设与运营托管,将力量集中于一点。“聚焦可推广、规模化、高价值的能源场景,而不是广种薄收。”
在商业模式方面,朱治中认为,需要改变传统技术人员主导的思路,由市场或商务人员来主导。“首先找到规模可预测、组合相对稳定的能源需求。这些需求分散在千家万户,只能通过游击战,集腋成裘汇集负荷,然后进行能源分阶段迭代开发,积少成多,逐步形成区域性的能源系统,而不要一次性规划或建设一个明显与实际负荷不匹配的能源系统。”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成功在多个行业中应用,数据丰富、价值高的用户侧用能业务自然吸引了新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关注。
不过,尹明认为,过度“互联网化”和“数据化”,造成了一种“价值宝藏”的假象。“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披上了一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技术外衣,‘数据入口、用户入口、业务入口’的说法甚嚣尘上。很多公司一厢情愿地将用户当作新业务、新模式的试验场,动辄‘能源互联网大场面’‘综合智慧能源大愿景’,却忽略了需求端业务最核心的任务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让企业‘活’下去。”
“当前综合能源服务已经出现了异化趋势,这种异化既是企业急于转型的结果,也是政策滞后、监管弱势的结果。但无论如何,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保市场主体才是综合智慧能源最应该考虑和借助的大势,也是其最核心的业务。”尹明解释。
尹明表示,不管是电网和发电企业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还是社会资本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真正将自身利益与用户利益紧密协同起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同时,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可以尝试一些政策创新,比如以项目为单位的综合特许经营权、综合定价管理等。
上一篇: 牡丹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加紧施工
下一篇: 我国输电网安全运行标准国际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