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达到3000万的北京,正面临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空气污染等问题。而相距不远的河北省也得不到健康发展,因为优势资源都留在了北京。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开出的方子是,缓解北京压力,联合北京周边的天津市、河北省,联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1亿。
最近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打造京津冀城市群。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担忧,以北京为核心的这份城市发展规划,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城市病。
中外对话就此采访了潘家华。
中外对话:您如何看待这份规划?
潘家华:这份《规划纲要》的有些理念还需要商榷。比如“规划”提出的空间格局是“一核、双城、三轴”,这还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摊大饼思维”,把“饼”摊得更大一些。
“一核”是指以北京为中心,制定规划本来是为了疏解北京的功能,结果现在还是一切为了北京,这样就使得其他地方的发展属于从属地位。“双城”指北京和天津,北京和天津是直辖市,就要比河北优先一些,这个思路就不对。“三轴”也都是以北京为中心,这样不就是把这个饼摊的更大了吗?
中外对话:根源出在哪里?
潘家华:现在一些搞空间规划的专家,思路还是没有改过来。习近平主席讲的非常清楚,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而我们的城市空间规划还在持续这种摊大饼的思路。
习近平主席讲资源要均衡配置,我们现在还在讲“一核、双城、三轴”,这哪是均衡配置呢,一点都不是均衡配置。均衡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均等”,服务的均等化,比如教育、医疗、社保;第二个是“均质”,质量上要差不多,比如现在,一些疾病别处的医院看不了,那就只能跑到北京来看,所以服务质量要大致在一个水平上才行。如果服务质量不在一个水平上的话,疏解北京还会不成功。比如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985”高校,全国39所,北京占8所,天津只有2所,河北人口超过7000万,没有一所。全国重点高校211工程大学,北京几乎占到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河北只有一所,校址天津,没有在河北境内。如果把北京的985高校或者211工程大学疏解几所出去,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北京人口压力,而且拉动中小城市发展。如果将清华大学疏解到西柏坡,那就是一个大城市。
现在北京提出的的疏解是要把低端的疏解出去,把高端的留下来。要知道整个社会是金字塔形的,没有低端的服务,哪来的高端呢,再高端不要开饭馆?再高端不要人打扫卫生?所以目前的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如果在规划执行过程中不加以调整,京津冀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且京津冀的规划主要还是对大城市进行规划,对中小城市考虑少。
中外对话:从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再到现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的关系似乎正经历着调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潘家华:一体化是比较困难的。首先从行政管理来看比较困难,3个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由谁来一体?第二,在资源配置上,财政、税收、投资、收益也都有3个地方的行政边界。
协同是相互之间的协同互补,相互支撑,实行起来阻力就小一些。
中外对话:规划纲要将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没有了“经济中心”的定位,为什么?
潘家华:这是一个进步,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是万能的。
中外对话:您认为现在的《规划纲要》还缺少什么,您理想中的规划图景是什么样的?
潘家华:首先缺乏“均衡”,习近平主席资源均衡配置的思想没有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个,没有考虑到城市的体系协同,只是考虑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乡镇考虑不够,或者没有考虑。
第三个是忽略了产业,尤其是农业。京津冀农业还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都是在讲工业,农业怎么办?农业是产业的重要部分,就业也好,提供社会的必需品也好,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好,农业是很重要的,但在纲要里面涉及的非常少。
第四个,没有体现农村。即使是城镇化率达到80%,还有20%的农村居民怎么办?农村居民点的服务、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没有体现。
第五,这是一个封闭的规划,京津冀只是全国的一部分,京津冀问题不能只考虑到在京津冀内部解决,要考虑到开放性。
中外对话:京津冀地区都属缺水地区,支撑发展的水资源怎么来?大饼摊大以后,会不会令资源消耗更大?
潘家华:这就是问题所在。南水北调投资了2000多亿元,占了那么多的土地,如果不搞南水北调,把南水北调的投资拿来在丹江口建一个城市,把人和产业挪过去,不调水,调产业、调人是不是可以?如果把京津冀这个饼越摊越大,只能是对水、土地等资源压力更大,矛盾越来越突出。
中外对话:您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其他城市群不同的是,京津冀城市群的特点应该在哪?
潘家华:长三角城市体系较为完善,城市间的经济互补性较强,上海需要苏、浙作为经济腹地,苏、浙城市需要上海提供的服务。珠三角在广东省域范围内,省内协调力度大,城市功能互补性强。长三角、珠三角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均衡均质,民营经济活跃,能源资源短缺,但水资源丰富。而京津冀在资源配置优先序列上,有着先京后津最后冀的等级差别,工业偏重,国有经济占有较强地位,城市间的经济竞争性较强。能源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十分短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多的表现为经济利益共同体。京津冀在资源占有的等级差异使得优势的首位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处于弱势的城市不具备公平竞争的地位和优势。由于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应有的资源配置效用,才需要行政力量的强力介入,推进协同发展。
上一篇: 前8月济宁境内原煤生产5509.6万吨
下一篇: 国际煤价遭“腰斩” 底部回升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