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夏热冬冷地区人民温暖过冬的需求日益旺盛。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是下一阶段地热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9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曹耀峰,在苏州召开的“挪宝集团·2020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表示。
曹耀峰进一步指出,地热能在夏热冬冷地区规模化供暖制冷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夏热冬冷地区涉及的16个省市中,中深层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1.8亿吨标煤,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4亿吨标煤。夏热冬冷地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开发利用地热能与将长江经济带建成绿色低碳经济廊道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是贯彻能源革命战略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创新之举。
曹耀峰建议,按照“深浅结合、冷热联供、因地制宜、多能协同、梯度发展”的思路,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地热资源,稳步提升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供热中的比重。
以下为曹耀峰院士部分发言摘要:
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民生所向,大势所趋
夏热冬冷地区涉及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的超百座城市。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如今条件了发生较大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夏热冬冷地区供暖必要性十分突出:
第一,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空气湿度大,部分潮湿阴冷地区的人体体感温度低于北方部分地区;第二,夏热冬冷地区数次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供暖问题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供暖呼声日益强烈;第三,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保民生的必要举措。夏热冬冷地区涉及6亿人口,让近半数的国人温暖过冬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第四,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拉动内需、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双赢趋势。夏热冬冷地区的GDP之和占全国GDP比重达到45%,区域供暖又将进一步拉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提振区域疫后经济;第五,夏热冬冷地区民众自发的供暖形式不可持续。近年来随着人民对供暖需求日益旺盛,民众已自发采用空调壁挂炉、小太阳、电热膜、电锅炉等分散方式为主的供暖形式。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科学推进,目前的供暖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舒适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民众自发供暖比例的增加,此类问题还会进一步凸显。分散式、自发式供暖并不可持续。因此,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是民生所向,大势所趋,各界逐渐就其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形成共识。
发展地热产业条件具备,大有可为
当下多地正在推进统一的规划供暖工作,如何选取合适的热源,促进该区支撑该区域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可持续、规模化的供暖制冷成为当前重要课题。生态环境、能源安全等约束下,地热是清洁供暖制冷的最优选择。夏热冬冷地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治理压力,燃煤供暖已不可行。若采用天然气作为主要热源,或将为能源安全埋下更深隐患,并非理智选择。此外天然气供暖成本较高,还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我认为,地热能在夏热冬冷地区规模化供暖制冷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借鉴北方地区经验,结合夏热冬冷地区自身条件,实现规模化供暖,应在充分挖掘热电联产潜力的同时,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供暖中占比近75%,浅层地热能可同时满足供暖、制冷与生活热水需求,是一次性解决“夏热”与“冬冷”问题的最优选择。夏热冬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可以实现规模化供暖制冷。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夏热冬冷地区涉及的16个省市中,中深层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1.8亿吨标煤,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约1.4亿吨标煤。而且夏热冬冷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水温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摄氏度,是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稳定冷热源。
多措并举,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期,发展完善地热供暖制冷产业链,有助于推动形成经济新引擎。按照“深浅结合、冷热联供、因地制宜,多能协同、梯度发展”的思路,开发夏热冬冷地区的地热资源,利用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基础,重点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打造出一批“地热+”示范工程,在资源富集、回灌条件好的地区推进中深层地热开发,实现多元化供应和结构优化,稳步提升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供热中的比重。推进思路方面,一是建议加大在城市新建区域布局与推广力度,鼓励在新建公建、民宅推广地热能规模化供暖制冷,稳定和巩固既有的市场份额和发展路线;二是要优选条件许可的老旧城区开展地热供暖试点;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背景下,地热供暖制冷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发展。保障措施方面,建议建立发展导向明确、领导机制有力、政策法规完善、技术标准规范完善的地热开发利用管理体系,在发展导向方面给予积极肯定,建立强有力的对口领导机制,发布明确的需求方向。夏热冬冷地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开发利用地热能与将长江经济带建成绿色低碳经济廊道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是贯彻能源革命战略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创新之举,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政府、企业和地热用户应发挥好“集成”之力,让取之不尽的地热资源成为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之无碳“薪柴”,成为经济发展之持久动力。
上一篇: 度普技术大咖们 重新定义充电桩
下一篇: 三大核事故历史得失:撤or不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