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道贤移民新村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发电力满足居民生活用电的同时可以并网发电。
灵丘县(独峪乡)9×10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对口帮扶9个村贫困人口,年收入118.8万元。
阳高县道贤移民新村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阳高县以光伏扶贫为切入口,建立村级电站,经过实地踏勘、科学论证、统一规划,集中选址在光照充分、坡度适中的地带建成联村电站3个,收益用于壮大集体经济,改善输血为造血。图为上辛庄村电站。
浑源县王庄堡镇洪水村户用光伏电站全村总容量265千瓦,预计年总发电量40.6245万度,总收入28万元。
天镇贾家屯乡塔儿村以光伏带动扶贫工作,持续稳定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天镇县谷前堡镇一畔庄光伏扶贫电站占地3.5亩,装机规模100千瓦,总投资99万元,年均收益15.02万元。
联村电站鸟瞰图。
天镇黑石梁光伏扶贫村级电站。
“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是解决扶贫工作由‘输血’转为‘造血’的创新工程,也是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惠民工程。”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大同市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光伏扶贫也在全省实现“三个第一”,达到“三个率先”。
2014年山西省成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省,2015年天镇、浑源两县首先启动,2015年9月28日第一块光伏板在天镇县榆林口4万KW光伏扶贫电站开始安装,2016年4月8日榆林口光伏扶贫电站第一个并网发电,标志着大同市光伏扶贫电站开始实现收益。2016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将光伏扶贫工作拓展到所有贫困县。2016年天镇县实现全省第一家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2017年大同市率先实现智能运维管理,2018年天镇县率先运用“山西省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管理系统”,2019年大同市率先使用国网云平台和省光伏扶贫收益管理系统。
◎ 光伏扶贫的实践效应
到2019年年底,大同市光伏扶贫共建成80座村级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34.5万KW(其中村级电站72座,装机总容量12.5万KW;集中电站8座,装机总容量22万KW),实现了全市贫困县区所有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截至2020年7月31日,大同市村级电站累计发电量4.47亿度,光伏扶贫收益4.07亿元,惠及全市745个贫困村、697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市每个贫困村每年光伏收益能达到20多万元,收益可以持续25年左右。近年来,全市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小型公益事业、奖励、补助等扶贫资金22337.76万元,惠及96988人。
◎ 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大同市为节约集约用地,在户用光伏电站、村级电站等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又探索出了联村电站、蔬菜大棚顶农光互补电站、牛舍棚顶牧光互补电站三种模式。如天镇县黑石梁2.21万KW的联村电站、天镇县同煤宏丰农业公司蔬菜大棚顶部建设的侯家夭村100KW的农光互补电站、天镇县中地公司牛舍棚顶建设的800KW牧光互补电站模式,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大同市联村电站达到31座,占全市72座村级电站的43.06%,大大降低了用地、并网输出和运维成本,提高了电站运行效益。
◎ 投资建设社会化
为克服光伏电站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大同市积极引导电站建设合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政府捐赠资本金,确保电站如期建设、按时并网。同时,大同市紧紧抓住光伏扶贫的政策机遇,创造性地发挥社会力量筹措建设资金,“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农委为大同市捐赠1000万元,建成13座总装机容量1300KW的电站,上海电力设计院为大同市捐赠380万元,建成5座总装机容量500KW的电站。
◎ 运营管理公司化
大同市6个贫困县区均成立了专门的运维管理平台公司,由69名专业人员组成6支维修队伍,各运维企业应用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中心的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实时监测电站设备运行数据。天镇县保利光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全国领先的阳关智慧光伏云信息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电站设备运行数据,大幅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运维的专业化、智能化、便利化。天镇县黑石梁电站管理经验被推荐为全国光伏扶贫电站管理的学习典型。目前,全市72座村级电站,运维成本均控制在电站收益的5%以内。
◎ 光伏电站确权到村
按照“四个权重”因素分析对电站开展确权到村工作。大同市县、乡、村三级全部建立《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信息登记台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管理台账》“两个台账”,明确产权属性、确权标准、收益分配,将全市41座单村电站确权到41个贫困村,31座联村电站确权到704个贫困村。逐步建立完善县乡两级监管的扶贫电站管理机制,切实做到资产到村、统一运维、公正分配、县乡监管”的光伏扶贫资产管理模式,让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 储能:未来可期,但初心不可背离
下一篇: 市场交投氛围良好 无烟煤价稳中有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