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8日,第四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G-STIC)在线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专家在会上披露,该所研发设计制造的3000米长热管,可安装在热干岩地热井中,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
本届大会共开设气候、教育、能源、食品、健康、海洋、水、信息通信、循环经济和青年10个主题专场。其中能源专场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办,重点关注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综合技术的创新及挑战,聚焦能源领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及能力建设,与世界分享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此次能源专场设六个分会场,分别聚焦地热能技术、地热能生命周期评估、可持续储能技术、港口和能源枢纽、联合国发展目标(SDG)推进。会议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共同研讨能源转型背景下城市区域能源系统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设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实施和全球市场互联互通。
能源专场开幕式上,广州能源所长马隆龙发表了致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能源司司长Tareq Emtairah、德国高级可持续研究所科学主任Ortwin Renn教授、印度能源和资源研究所所长Ajay Mathur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在“地热能技术在区域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专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蒋方明研究员以“超长热管深部地热取热”为题,探讨了适用于地球深部地热采热的超长热管的研发,通过设计制造一根3000米长的热管,成功将其安装在热干岩地热井中,实现了中深层地热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邬小波博士以“以地下储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能源解决方案”为题,探讨了升级版可实现冷热分区的地源热泵技术BTES。
据悉,全球科技创新大会是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盛会,得到了联合国和欧盟大力支持,目前已成为具有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潜力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平台。
上一篇: 光伏扶贫:带动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下一篇: 日本即将发布“2050年净零排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