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 即将到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新规划) 已然发布,两份规划顺利衔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一些阶段性目标已经悄然调整。
看成绩:14项目标已完成12项
11月3日,在国务院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总结2012—2020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的成绩: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二是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配套环境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据了解,规划总共6章,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6项保障措施。辛国斌表示,从任务目标来看,规划中提出的14个任务目标,目前已经完成了12个。
未完成两项目标包括,乘用车的油耗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两项离当初规划的目标任务还有一些差距 。”辛国斌说。
换方向:顺应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
两项未完成目标恰恰反映了技术和产业的变化。在提醒市场正确看待变化的同时,辛国斌解释,随着技术演进的变化,大家对能量密度的追求可能和当初作规划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对能量密度要求又有一些调整。
“传统燃油车的节能技术发展也是有天花板的。”辛国斌介绍:“在规划期间,我们分阶段加延了单车油耗的限值,也完善了企业平均油耗等技术法规,使我国汽车节能管理的路线更加清晰。后续的重点任务就是细化落实好相关举措。”
规划中未完成的2项目标在新规划中均有了调整。关于传统燃油车节能的问题,在新规划中已然取消。辛国斌表示:“重点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 ”;关于电池密度问题,新规划中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列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技术研究方向调整为,“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