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电桩概念海内外热度持续高涨。本周二(24日),A股充电桩板块结束两周调整,指数再创新高,板块内多达7只成分股收获涨停,涨幅大于5%的个股家数达16家。
同日,美国最大电动车充电运营商Blink Charging隔夜股价大涨48.30%,市值飙升至11.92亿美元。仅上周一(11月16日)至本周一收盘,一周时间内该公司股价暴涨236.2%。今年6月以来的不到半年时间内,股价从1.62美元暴涨至33.62美元,涨幅达到1975%。
在此节点,全球巨头特斯拉高调宣布入局中国充电桩。据路透报道,一份提交给上海政府的文件显示,特斯拉将投资4200万人民币,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立一个全新的充电桩生产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2月完工,建成后每年将生产1万个充电桩。
当前,中国充电桩行业仍处于盈利模式混沌期,机构指出,未来行业将逐步体现马太效应,行业内中小企业或受挤出效应影响。作为行业领头羊的特斯拉入局,是否会给产业链带来影响,目前仍是未知数。
产销预期飙升
行业领头羊入局中国充电桩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特斯拉仅在中国就销售了94492辆Model 3,根据计划,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特斯拉上海工厂还将开启Model Y量产,届时总销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产能方面,据特斯拉最新透露,今年年底上海工厂年产能将达到27万,明年随着扩建完成,年产能将达到50万,其中30万Model 3,20万Model Y。另据此前媒体报道,上海工厂还将负担起特斯拉欧洲市场部分产能,日前第一批国产Model 3已运往欧洲。
在此基础上,充电桩工厂的建造就显得格外重要。有大量证据表明,建设充电桩工厂将为电动车企带来巨大好处,尤其是考虑到当地激励政策的推动作用,特斯拉在上海建造超级充电站所需的时间可能很短。
事实上,作为车企自建自营充电桩的代表,无论是在技术或是规模上,特斯拉早已走在全球充电桩领域的前列。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建有17007台充电桩,累计电动车销量(Model S/X/3)98.6 万辆,车桩比58:1。快充技术上,已商业化超级充电桩V3能够实现250kW的峰值功率,Model 3长续航版只需5分钟即可满足连续行驶75英里(约 120km),未来短期内充电桩输出功率有望达350kW。
中国方面,特斯拉已在全国建成充电站346座,占其总量比例18%,且有128座在建,合计474座;建成超级充电桩2506台,占其总量比例14.7%,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布密度较高。
规模达到高峰后
将开启服务费稳定高速增长阶段
据申港证券分析师贺朝晖6月4日分析,从纵向分析角度,充电桩发展过去、现在、未来呈现截然不同的特征,经历了政策刺激主导市场发展、导致快速过剩的过去,现正在新基建主导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进入平台化及专业化运作带来飞速增长。
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60.6 万台,较上月增加近1.4 万台,同比增长30.0%。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建设进程领先全国,前十名省份充电桩数量占比达72.4%,预计未来充电基础设施也将逐步辐射全国。
据国元证券10月24日报告测算,在2030年车桩比1:1的目标约束下,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总投资额近万亿元。另据贺朝晖预测,未来充电桩增量将超5000万台,投资空间近万亿,服务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51.3%。推测充电桩规模增速在2025年前后达到高峰,并随后开启服务费稳定高速增长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来看,充电桩朝阳产业的盈利能力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贺朝晖指出,在进入成熟阶段后企业资金压力将大幅减弱,具备稳定的长期盈利条件。经测算,在服务费0.5元/kWh、直流桩功率110kW条件下,当充电桩利用率高于6%时,IRR才可达到8%以上,而目前仅为5%。
行业格局上,贺朝晖认为,未来马太效应将逐步体现,并且更加体现互联网化特征:
1)规模化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提升运营效率,对中小充电桩企业有着极强挤出效应。2)专业化分工将成为趋势,运营商亦将朝着轻资产方向发展,避免持有大量资产造成的负债率过高、财务费用拖累。3)适应To C游戏规则进行平台化发展,借鉴互联网思维,发挥To C运营特点,构建平台型充电网。4)私人桩逐渐拥抱共享经济,优化资源配置。5)新模式公募REITs试点的推出,使得优质运营类资产获得新融资渠道。
落脚到A股市场,国元证券报告指出,充电桩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商、中游运营商,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商。其中上游技术门槛不高,整体利润偏低,中游集中度较高,前8家运营商占据88.8%的份额,中长期业绩弹性将更为明显。
下一篇: 首只光伏ETF上市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