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执法、司法诉讼、执行修复等都能在网上全流程处理了。”日前,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筹建的“绿源智治”协同系统正式上线启用。
这是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系统,今后浙江省内的环境资源类案件和纠纷,法院、检察院、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将在一个智能化平台上协同处理。
全流程在线执法办案,构建现代环境治理智能平台
“绿源智治”协同系统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为目标,结合环境资源行政执法和司法职能特点,构建起环境资源纠纷诉前调解、在线诉讼、司法令状、评估鉴定、专家意见、生态修复、司法建议等功能区。
该系统将线下传统的环境资源执法与司法业务衔接流程迁移至线上。行政机关可在线提起非诉执行申请、生态赔偿协议司法确认和环境资源诉讼。对于适宜调解的案件,系统已对接浙江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可一键完成分流引调。
“系统在浙江法院网和浙政钉上分设链接入口,对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具体而言,在行政执法和诉讼过程中,行政机关发现环境破坏行为仍在持续等情况的,可在线申请法院对行为人发出禁止令、修复令等司法令状,防止环境损害扩大。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在线委托行政机关协助确定修复方案,共同执行、监督生态修复。从而实现环境执法到司法诉讼到执行修复的全流程业务网上办理。
目前,包括法院、检察、公安以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均作为成员单位入驻“绿源智治”协同系统。成员单位可将各自收到的环境资源案件线索和材料移送、同步推送至相关机关,并可针对疑难复杂问题进行在线会商。同时系统还引入环境资源咨询专家、鉴定评估机构等第三方服务资源,成员单位可在线发起咨询、委托评估鉴定。
智能化同步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智能支撑
“此外,系统还对接了浙江法院网、浙江省统一行政执法办案平台,实现了环境资源行政执法和司法案件信息在线实时共享,并对流通系统的各类数据进行同步大数据分析,如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易发领域、地域分布、数量变化等进行实时动态数据分析,在服务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和立法顶层设计的同时,又提高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协同保护的效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10月13日,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发现某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随即责令该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可是,几天后,该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在夜间生产作业、持续排污。
为防止环境损害扩大,10月22日,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即通过“绿源智治”协同系统,向湖州南太湖新区法院申请对该企业发出环保禁止令。当天,法官马骏俊在系统上接收到申请后立即进行审查,第三天便在线作出禁止令立即执行,并责令被申请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据介绍,“绿源智治”协同系统自2019年8月开始在湖州地区先行先试,截至今年10月底,已通过平台移送环境资源案件线索240次,流转司法案件300件,共享投诉举报、行政处罚等信息1800余条。
下一步,浙江将充分依托“绿源智治”系统,以环境资源执法办案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协同治理、公众参与的宽度和广度,努力构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立体化的智能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