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6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下称《通知》)以来,为抢占先机,各城市争相申报。
此前,业内人士估计,将有6—7个城市群获得审批,京津冀、上海、广东、山东、川渝城市群入选的可能性较大,最终结果或在春节前公布。
16日,有关消息称,第一批示范城市群已确定,分别是:北京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
北京城市群
参与城市(网传):北京大兴区牵头,河北张家口参与
据了解,北京市已经形成了制氢、储运、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核心零部件、加氢站建设、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
制氢方面,北京拥有京辉气体、燕山石化、中电丰业等优秀制氢企业;
在储运方面,中科富海、天海工业、科泰克等企汇聚北京;
核心零部件方面,北京拥有势加透博、伯肯节能、稳力科技等企业;
加氢站方面,中石化、中石油、安泰环境、科融环境等均有计划在北京大力布局;
整车方面,北汽集团、北京环卫等企业积极布局。
同时,北京面临冬奥会的最佳机遇,可通过冬奥快速实现其氢能产业布局。
目前,北京已运营超200辆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站也满足城市群示范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补新政之后,北京火速出台《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上海城市群
参与城市(网传):上海
上海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其中燃料电池与氢能大量头部代表性企业集中在上海:
制氢领域,上海有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上海华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等气体公司;
储运加方面,上海有氢枫能源、舜华新能源等专业从事氢能储运加的企业;
燃料电池方面,上海有捷氢科技、重塑科技、上燃动力等头部企业;
整车方面,上汽集团、上海申龙等优秀车企汇集上海。
自2018年以来,上海市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目前已经建成1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超1400辆。
政策方面,上海已出台诸多规划与配套支持政策。
广东城市群
参与城市(网传):佛山牵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阳江、云浮、陕西榆林参与
广东省自2015年起便开始布局氢能产业,目前已覆盖制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及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全产业链,是国内目前氢能产业链构建最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最齐全的地区之一。
在企业方面,诸如国鸿氢能、清极能源、鸿基创能、爱德曼等产业领头企业均落地广东。
在氢能终端应用上,目前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东南地区是中国燃料电池车大规模示范和加氢网络规划较为成熟的地区,并在深圳、佛山、云浮及中山等地初步形成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燃料电池商用车和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
以广东氢能代表城市——佛山而言,截至2020年4月底,佛山已开通15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共计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近7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450余辆,氢能有轨电车5列,氢燃料电池客车3辆。
河北城市群
参与城市(网传):张家口牵头,雄安新区、保定、天津参与
据了解,河北省氢能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氢气资源优势明显,风电制氢具有优势,钢铁、煤炭、化工等工业副产氢产量较大。
二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在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应用”产业链布局上已具备一定基础。
三是应用示范成效显现,张家口市率先发展氢能产业,探索氢能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张家口市累计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254辆,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18万公里,总行驶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位于全国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近期发布。《计划》明确了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省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4000辆,其中张家口市不低于2500辆。
为实现《计划》明确的目标,河北省将重点推进八项任务,包括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此外,依托钢铁、化工等企业发展工业尾气高效低成本制氢等。
河南城市群
参与城市(网传):郑州牵头,新乡、洛阳、安阳、开封、焦作参与
今年以来,河南省按下氢能产业布局“快进键”。《河南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30年示范公交和物流线路不少于60条,适时推进乘用车示范应用,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3000辆以上,加氢站建成数量50座以上。
整体上,河南省将以郑州为主体,推动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氢燃料商用车研发布局;支持郑州、新乡等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氢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研发应用;加快开封、洛阳、新乡、焦作、平顶山、鹤壁、安阳、驻马店、濮阳等地氢制备产业布局。
据势银氢电了解,目前河南郑州运营的燃料电池公交车总数为223辆,开通线路超过20条,运营加氢站4个,日加氢总能力达3700千克,居全国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