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平台核心开发团队是科技冬奥专项氢能出行项目信息监控平台开发原班团队,将已示范运营的冬奥会氢燃料监控平台进一步拓展到全产业链。
氢能商业化运营“前夜” 氢燃料全链大数据监控势在必然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发展目标: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万辆左右;到2035年将可达到100万辆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000余辆,这意味着,仅“十四五”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就需要增加超过15倍,燃料电池汽车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作为国内氢能示范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北京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核心要素基本齐全,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已形成氢燃料电池整车、关键零部件、车载供氢系统、加氢站设备及车辆推广应用的产业链条体系。根据《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2025年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力争突破1万辆,产业链累计产值240亿元。
然而,氢气属于危险品,安全性首当其冲,兼之车载氢能应用环节多、链条长、末端应用场景分散,现有监控平台分散监控且集中于车载端,与氢能产业化发展目标存在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对整个产业链条的信息进行整合,建设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氢能全链监控势在必然。
企业院校跃跃欲试 氢燃料监控平台建设之路行至半山
当前,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大学院校,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科研机构纷纷投入数据平台开发,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根据自身监控需求建设企业的监控平台。但由于平台“各为其主”,未能发挥数据的真正价值。
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打通断点,无缝衔接,建设全链条的数据共享,发挥大数据应用价值,推进氢能产业各环节的资源配置良性发展。与《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同步,福田汽车、亿华通、北汽产投、天海工业、环宇京辉等10家股东共同创办的北清智创(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应势成立。
可以说,北清智创打通了氢能基础建设设施建设(氢气制、储、运、加),主机厂,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燃料电池系统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并与清华大学、交研院等研究机构协同,堪称最全氢能联合体。现在,北清智创上线运营的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监管大数据平台,在北京市具有产业链数据全面覆盖的天然优势,将以翔实大数据助力北京市氢能体系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安全预警+大数据应用撬动北京市氢能发展
北京市着力构建“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新形态。“一环”指建设环北京氢能供应体系,“一轴”是构建沿海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轴。
据北清智创大股东单位高层领导在北京市两会上介绍,其联合产业链资源,整合北京市优势资源,可实现从研发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上的无缝衔接。
据悉该平台基于北清智创股东单位强大的既有数据和成熟的监控平台的综合应用,已具备所有数据接入监测分析的能力,已接入制氢厂、车载端等多环节数据,例如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环节已积累总运营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的运营数据。北清智创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监管大数据平台支持北京市氢能应用规划,随着平台的推广应用,将完善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运营体系管理,在应急管理响应、氢能供需调节、整车运行监控等方面形成联动,构建国内领先的运营管理链,支持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此外,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监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对推动整个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一网监控,全链数据可视化:该平台同时接入制氢厂、加氢站、氢气运输、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全产业链环节,实时监测制氢、加氢设备运行参数,整车运行参数,具备安全故障报警、加氢记录、里程核算、月报年报、统计分析等功能。二、全链数据反哺技术迭代和产业化升级:平台监控数据,可实现对现有故障诊断,全链各环节运营性能分析,将有效提升制氢、加氢、运氢设备及氢燃料汽车的现有技术水平,尤其是整车应用端,大数据对不同工况及使用场景下车辆需求精细化匹配,必将加快技术迭代升级,推动全链产业化进程。三、重点在涉氢安全方面,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预警及事故处置机制,尽早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提前预防,及时处理,有效避免危害发生,保障全链各个涉氢环节安全运行。四、为氢能产业规划提供数据参考,“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监控数据,可以为国家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等共享使用,实现氢能供应链即产、即运、即加,打造氢能行业智能调度,提高加氢站上下游行业设备设施综合利用率,降低氢能供应链各环节运营成本,稳定氢能供需平衡。将来为国家更加科学地进行氢能产业布局,优化氢能源利用,制定氢能及氢燃料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应用是推动各产业技术高速发展、支撑行业从“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战略转型升级的必需手段。北清智创已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监管大数据平台的上线运营,期待携手氢能产业链上更多合作伙伴,共推氢能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碳中和发挥企业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