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贫困落后的国家,光伏等新能源都具有很好的市场预期。例如,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原来并不被看好的市场,现在都具有较大的新能源增长率预期。同时“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战略为我国企业通过广泛深度开展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我国的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行业走到今天,是时候“走出去”了。
2016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年会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协作发展论坛上,联盟向中国新能源成员单位发出倡导,号召中国新能源企业抱团出海,挺进海外市场,以“中国力量组合”发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
回首光伏十余年,不少能源大佬已经走上国际舞台。但是,单枪匹马对外作战吃苦头不占少数。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欧美光伏双反。
近日,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欧委会发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日落复审和期中复审调查结果的披露文件,拟继续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这一情况,遭到了中国各方反对。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纵使像协鑫集团、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等在海外建厂拥有一定的经验和应付能力,一味求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在。
怎么办?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协作发展论坛上,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提出,只有抱团、协同,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里面形成融合和发展,我们的新能源企业在合作共赢中才能够得到更大的贡献。
2016年3月,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旨在搭建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框架,提供清洁能源标准、研究、投融资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截止目前,已有30多家国内外企业加入该联盟。可见,中国新能源企业已经迈出了“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我们能源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比较低,抱团出去的不多,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归根到底是缺少协作发展的机制和平台。
2011年,处于光伏双反漩涡里的尚德、天合、英利和阿特斯等14家企业集体开启行业“自救”,这可以说是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开始从“散兵作战”向集体抱团“走出去”阶段转变。
当然,在企业不断努力的同时,国家层面也不曾停歇。
据透露,国家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和酝酿中。这是由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筹备,并与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企业、金融结构、商务协会共同发起。这个联盟将是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合作中心与省市协会、金融机构联系的机制,及时将政府政策、项目信息直接传达到企业,同时将企业的诉求直接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协助联盟企业与产能合作建立正确的效率沟通渠道,维护企业的权益,加强企业之间的互利协作,抱团出海,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