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在中国新能源领域,流传着两个故事,它们分别与时下最火的两个“符号”相连——特斯拉和互联网金融。
一则是,全球电动汽车新宠特斯拉宣布将于2015年在中国建厂,其“中国合伙人”也将于年底公布。由此,多家内地上市公司被传为“绯闻”对象,从整车到锂电池,再到稀土永磁,但凡跟特斯拉沾上边导致“利好”,其股票都出现连续涨停的现象。
另一则是,联合光伏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国电光伏、网信金融等合作,建立“前海众筹光伏电力平台”,拟以众筹的形式向公众募集1000万元资金开发建设1兆瓦的光伏电站。而这一项目,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首次“触电”互联网金融。
在这两股清风的拂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似乎又嗅到了“春”的气息,包括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华泰证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将2014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前景,定在了“利好”的级别。其中,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分布式电源等细分领域,更是被众多投资者尤为看好。
当然,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后,投资者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恐惧还未消散,眼下的“看好”并不仅是源于媒体热炒的几个“概念”,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政府的表态与政策上的支持。
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具体要求,这为我国新能源企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而新能源作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仅能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贡献,还能为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不过,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过了那个靠着同一个故事——此项新能源技术应用能替代大量的化石能源——吸引无数资本涌入的梦幻年代。在全球市场陷入低迷、产能过剩的现实面前,这样的童话不堪一击。
如何能够在众多被贴上颠覆性技术标签的项目中,找到那个兼具投资高回报与产业化规模的“蓝海”,成为每一个新能源企业与新能源投资者,每天醒来都得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 贵州省今年建新能源项目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