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制造炙手可热
一直以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都比较大。
5月24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85批)的车辆新产品公示信息,共有218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入选。其中,纯电动轿车/乘用车方面,北汽、长城等12款车型入选;插电式乘用车方面,比亚迪(59.120, -0.11, -0.19%)、宝马、上汽等7款车型入选。这表明,上述218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已可以生产和销售,不过要获得补贴,还需再获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准入。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成为其中的重点项目,提出要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发动机、高效动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高性能纯电驱动系统、先进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等。
受各种鼓励政策的刺激,新能源汽车制造近来炙手可热。据悉,大众增资220亿欧元用于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比亚迪募资150亿元用于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项目研发,力帆也斥资15亿元兴建新能源汽车基地,而万向、新大洋等一些只有专用车生产资质,或者连整车生产资质都没有的企业也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制造。不仅如此,乐视、腾讯、百度、易车等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一些企业甚至要直接进入整车制造领域。
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根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接近50万辆,达到全球最大规模。
新能源车投资过热引担忧
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业界也存在着是否投资过热的担忧。近两年来,各地政府兴建汽车产业园的热情高涨,在传统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拉动当地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很多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重要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全国新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规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规划的产能超过300万辆。而这些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大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形式存在,并且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
“感觉像是疯了,资金疯狂地进入这个领域,地方政府也在招徕更多项目上马。”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汽车的行业人士表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风起云涌般的投资热潮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
除整车项目外,电池领域的投资扩张更加明显。从2015年开始,大约有1000亿规模的资金进入了电池领域;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充电桩等环节同样也成为海量资金争抢的领域。
这种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有消息称,和谐汽车旗下浙江绿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拖欠供应商货款多达3个亿,已人去楼空。
据了解,2015年5月和6月,河南和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谐汽车下属全资子公司)先后收购绿野汽车公司64.64%和22.93%的股权,从而持有绿野汽车87.57%的股权。但绿野汽车公司自2015年5月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公司原有的生产骨干员工技术管理人员已基本流失。
业界人士表示,传统汽车制造过去曾经历过大扩张,产能过剩至今都是一大难题;如今在新能源汽车上,由地方政府、企业、资本三方共同发起的新一轮投资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低质重复建设、落后产能扩张的担忧。
下一篇: 宝安地产取得360MW光伏电站项目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