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获批,西电东送单日送电8.9亿千瓦时
电网是优化配置电能资源的重要载体,更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路径。回首来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我国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5年。
5年以来,我国电网规模领跑世界,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一批智能电网重大创新项目建成,可再生能源并网能力逐步提升。
这5年,我国从运行3条到投运14条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再到新建9条特高压大通道,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送距离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特高压输电网络。目前,我国电网已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光伏消纳增长最快的电网。
推动智能储输
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在我国开展风光储输多元化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将结合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融合储能、微网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与储能、智能输电、多元化应用新技术示范,推动多能互补、协同优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综合开发。
张家口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利用水平最高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综合示范项目;是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深度探索风、光、储多组态可再生能源、多功能、可调节、可调度的联合发电崭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微电网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自下而上对微电网发展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强。微电网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和可调度的性能,既可接入配电网运行,也可作为独立电网运行,将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就地平衡。
太原西山生态产业区新能源示范园区
今年5月,《关于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获批。其中,位于山西太原西山生态产业区新能源示范园区的微网项目,总投资高达111.9亿元,将有19个微网组成微网群。
电源项目上
包括500兆瓦的光伏、60兆瓦的风电以及天然气热电联产125兆瓦。
储能方面
包括400兆瓦的抽水蓄能、60兆瓦电池储能以及126兆瓦热储能,与之相对应的负荷为470兆瓦。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 《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切实规范、促进微电网健康有序发展,建立集中与分布式协同、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该《办法》规定,微电网须具备微型、清洁、自治、友好等基本特征。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或以天然气多联供等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形式,鼓励采用燃料电池等新型清洁技术。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在50%以上,或天然气多联供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办法》中明确提出微电网内部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建成后,按程序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范围。
建设输电通道
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
加快建设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和可再生能源并网工程,能够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范围,满足京津冀鲁、长三角等受电省份的可再生能源用电需求,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关键之举。
今年7月,甘肃酒泉送湖南特高压工程正式投运,电能传输距离2383千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这条线路将甘肃的风能、太阳能发出的清洁电能送往湖南,每年可送电400亿千瓦时,满足湖南四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过去的5年中,我国特高压建设在技术、标准、重大装备等方面已实现完全自主,让中东部16个省份近9亿人用上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
据统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输送,让这些地区平均每年少烧煤9500万吨,相当于四川省一年的煤炭消耗量。
2013年
为加快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国家能源局提出了12条重点输电通道实施方案。
2014年5月
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要求抓紧推进12条重点输电通道相关工作,其中含“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和3条±500千伏输电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