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作为国际性的汽车全产业博览会,法兰克福车展承担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展出,更是承载着人类出行方式风向标的责任与使命。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11号馆内,宝马的展台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宝马又为出行方式的变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让我们从宝马的几款重点车型来看。
宝马全新X6
宝马家族全系正在经历升级换代的过程,而“双肾”进气格栅的扩大化则是全新一代宝马设计语言的突出体现。本次法兰克福车展上,宝马带来了全新一代轿跑SUV车型X6。
堪称轿跑SUV鼻祖的宝马X6外观设计依旧保留了经典的溜背元素和锋利的线条,前脸扩大化的进气格栅和熏黑网格的进气口赋予了X6更多年轻化的视觉效果。
全新X6取消了上一代的开眼角设计,除标配有自适应LED大灯外,新车还配备了BMW X型智能激光大灯。该系统采用了带动态光束的智能激光优化了远光功能,从而将无眩目远光灯的光程增加到了500米。
全新X6首次提供炫影光幕格栅。格栅带有发光功能,伴随车辆启动或熄火自动开关,驾驶员也可以手动控制,驾驶时仍可使用发光功能,极大的增强了新车的识别度。
新车在车身尺寸方面均有变化。轴距较前代车型增加42mm,达2975mm;车身长度增加了18mm,达4947mm;宽度增加了15mm,达2004mm;高度则降低19mm,达1690mm。
新车尾部采用粗壮线条勾勒,整体视觉效果敦厚有力。半贯通式的刹车灯由两侧向中部车标延伸,也是宝马针对全新X6的独特设计体现。
内饰方面,全新X6采用了家族化的内饰风格,其功能布局与全新X5、X7如出一辙。与众不同的是,全新X6的内饰则以大量碳纤维内饰条营造运动氛围。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宝马X6配备两款发动机:xDrive40i车型搭载的是3.0T直列6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340马力,最大扭矩450N·m,0-100km/h加速时间5.5秒。xDrive M50i车型搭载4.4T V8双涡轮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530马力,最大扭矩750N·m,0-100km/h加速时间4.3秒。与之匹配的是8速Steptronic手自一体变速箱和xDrive全轮驱动系统。
宝马全新X6将配备20至22英寸不同尺寸的铝合金轮毂,M运动卡钳以及轮拱与“鲨鱼鳃”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外观的运动感。
BMW i Hydrogen NEXT概念车
宝马认为,目前没有单一解决方案能满足全球客户的全方位出行需求,未来出行将并存不同驱动系统,而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汽车是电力驱动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宝马新能源战略规划下,BMW i Hydrogen NEXT氢燃料电池概念车在本次车展上完成了全球首秀。
BMW i Hydrogen NEXT基于宝马 X5车型打造,从车身配色及装饰上进行调整修改,保留了X5的基本元素,突出了宝马i家族的特征。
宝马氢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能够提供无限制的零排放出行,与电动汽车不同的是,氢动力汽车具有与传统燃油车辆类似的使用体验:燃料添加时间不超过四分钟,可长距离使用,气候条件对车辆性能无影响。这意味着车主在夏季和冬季都可以享受同样的行驶里程。
2022年,宝马集团计划推出基于现款宝马X5的小规模量产车型,将下一代氢燃料电池电力驱动系统推向市场,预计最早可能于2025年开始为消费者提供氢燃料电池汽车,但这一时间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外部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
BMW Concept 4概念车
如果说全新X6代表着传统燃油车型的底蕴、i Hydrogen NEXT代表未来能源的趋势,那么Concept 4一定是宝马的传统运动精髓与未来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最先印入眼帘的还是宝马家族标志性的“双肾”进气格栅,其形状和设计特征均在向宝马传奇经典BMW 328、BMW 3.0 CSi等车型致敬。按照这一代宝马“双肾扩大”计划来推算,如此面积的进气格栅也就只需要两次换代即可全系标配。柳叶状狭长的大灯造型让前脸看起来非常犀利。引擎盖上隆起的肌肉线条看起来力量感十足。
长发动机罩,长轴距,顺畅的车顶线条与短悬伸是宝马最为和谐的经典车身比例,轮眉后的导流孔与低矮的腰线在保证空气动力学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降低了车身重心。21英寸的轮毂采用了双五辐式设计,造型看似简单,但辐条正面采用了高光处理,而侧面经过研磨,形成了明暗对比的视觉效果。
车辆尾部的线条拥有如同是用刻刀雕出来一般的硬朗风格,垂直扰流片的加入更好的刻画出Concept 4的运动性能基调,平直线条的运用也丰富了尾部的层次感。LED尾灯由独立的纤维光学元件组成,并没有常规玻璃罩的覆盖。
在此次法兰克福车展上,我们从宝马展台中看到的元素除了传统的运动与豪华外,更多的看到了宝马对不同驱动科技的开放态度。在保持传统燃油汽车优势的同时,宝马预计在今后的4年中在全球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包括将于2020年在沈阳投产的纯电动宝马 iX3。对于未来出行解决方案的探索与拓展也将成为全球汽车厂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