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明确了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能源蓝图如何描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下一个五年,能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周大地。】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7.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间,我国能源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十二五”相比,您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将有哪些显著不同?
周大地: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测算下来,“十三五”期间需要GDP年均增长6.5%左右。但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并不会保持不变,能源消费增速可能会放缓。因为经济进入新常态,除了速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增长内容和发展动力必须出现重大变化,靠类似以前的产能扩张,或者给国外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等这种增长方式,肯定实现不了6.5%。实际上,在6.5%的增长速度下,很多行业不会有产量的相应增长,特别是高耗能的行业,产量可能还要下降,比如煤炭就已经达到峰值。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能源消费的变化特别是增速的下降,与经济增速变化并非同比例的变化,能源增速下降的比例会更大。这是认识“十三五”能源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
能源供应是为了保障消费需求,发展能源不能只是为了多生产能源,让能源行业多创造GDP,这不是目的。能源是我们生活和生产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生活、生产内容的变化,特别是生产内容的变化,能源需求的变化也必须反映到我们的能源项目投资上来。“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速可能有重大变化,可能低于2%。能源消费以后可能就是一个增速逐渐减少的过程。这种消费侧的变化必须反映到供应侧。生产供应如果搞多了,就会变成过剩产能,最后只能痛苦淘汰。能源商品如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总的来讲都是比较固定的产品,不像其他许多产业可以不断地调整产品种类、提高质量来提高产值。能源项目资金都很大,技术集中度高,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元,不能不看需求盲目投资增加供给了。
记者:油气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形势变化?
周大地:油气企业需要做好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准备。
首先,成品油消费这两年的变化是很大的。过去是柴油不够用,汽油比较多,现在是柴油消费不增长,产能过剩了,汽油增量也有变化,所以炼厂的产能、产品结构、技术路线要相应进行调整。这两年已经被迫进行调整,但对于今后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炼油行业应深入研究,尽快调整原有规划。
其次,现在石油化工产品投资热情很高,上了很多乙烯项目,发展了很多乙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在低位徘徊,很多地方天然气是过剩的,还有一些地方的轻油产量也很大,所以市场竞争会很激烈。其实,这些产品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完全自己生产。虽说现在乙烯需求很大,还需要进口,但这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因为中国还在进口石油。在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情况下,大量搞这种原料型产品,肯定竞争不过人家。所以,石油行业一定要认真从终端需求的变化来做好市场分析,防止盲目地扩大投资。
记者:经济增长放缓,能源行业特别是油气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建议》中还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在这种形势之下,油气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周大地: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油气行业既是利好,也是压力。
对天然气而言是利好的。严格的环境保护意味着,煤炭消费量在很多地区还要进一步压缩,否则空气质量无法改善。所以,相应的能源结构的调整,比如以气代煤还是要继续推进。虽然煤炭清洁化技术也在发展,但是煤炭的清洁化对于很多小的煤炭用户来说还是做不到的,这部分煤炭消费量终究要被替代。如果天然气的价格和政策调整到位,那未来还是有快速发展的潜力。
但是成品油的发展压力明显要大一些。油品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需要技术进步和不断投入。现在汽车销售增速明显下降,同时,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也会在“十三五”期间较快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汽车电动化可能出现翻转点,到时大多数人会选择买电动车,这对成品油消费影响巨大。这在不太远的将来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油气行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石油消费量不一定持续上升。
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有两亿多辆,燃油清洁化还要继续进行。可以说,全国的燃油清洁化还是有挺大挑战的,北京虽然做得不错,其他省市却不一定如此。另一方面,新能源不断加进来,石油行业也要进行适应调整,比如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的质量升级。虽然这些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是主力,但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对石化行业而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是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例如,甲醇系列的化工产品现在已经碰到很大的难题了,乙烯行业也不会永远是高速增长的过程。要做好对市场的系统研究,现在在建能力本来就已经产能过剩,再盲目扩张就是“自杀性”投资。
记者:“十二五”期间,大规模投资拉动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过度投资造成了一些能源产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如炼油、煤炭等。“十三五”期间,应如何解决这些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周大地:解决这些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提前看到能源结构的调整趋势。未来,我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提高环保的标准,要加快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问题。低碳发展要求也在提高,中国很可能必须提前实现碳峰值,国家还提出来某些地区要搞近零碳的试验区域,鼓励一部分城市地区提前实现碳峰值。所以,常规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上低碳发展趋势,会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首先要防止进一步投资失误加剧产能过剩,再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手段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尽管处理过剩产能是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但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推着我们不得不淘汰一些没有达到技术和经济寿命的产能。
记者:《建议》中提到,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新能源产业和技术发展。您认为“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展还需要打破哪些发展瓶颈?
周大地:现在总体来看,新能源的比例还是很低,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是替代关系,要把新能源搞上去,就要把传统能源,包括煤炭和部分石油产品降下来,否则新能源就没有发展空间。
要发展新能源,必须要做好两方面前提工作。首先是不断提高环保标准,严格落实环保要求。这是强制性的发展门槛,让新能源发挥其清洁化的优势。其次是有明晰的产业发展规划,不能让企业搞不清发展方向,承担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记者:《建议》中提到,要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包括能源在内的几大方面风险防控能力。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周大地:现在能源供不应求的风险基本没有了,但其他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首先是在经济方面,如果对市场变化预估不够,盲目投资,包括一部分海外投资项目,最后造成的风险就会很大,这方面的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对技术发展的方向搞不清,不能准确抓住未来主流技术发展方向,可能带来毁灭性的风险。例如煤制油、煤制气制烯烃等高碳技术的投入会有太大的风险,好不容易搞出来如果不能再用,就是白投入了。另外,对国际市场的油价动态判断不准,也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近年国内外油气投资有一些成本过高,油价一低就成了问题。还有如石油储备,认为在低油价时可以大量储油,结果可能还是买贵了,要加强综合分析,规避油价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上一篇: 中广核签订罗马尼亚核电项目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