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极星品牌同时承托着吉利走向全球的梦想与沃尔沃探索未来的勇气;也有人说,吉利与沃尔沃的下个十年的发展,要多看看极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吉利与沃尔沃的商业版图中,极星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从STCC(瑞典房车锦标赛)史上最成功的赛车团队,到沃尔沃御用的高性能部门,再到自立门户、一头扎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极星背靠着吉利控股集团强大的资源支持以及沃尔沃百年来的造车积淀,履历已然足够梦幻,我们自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前程似锦。
从消费者和车迷的角度看来,极星问世两年多,共推出了两款量产车和一款概念车,但它独特的气质与调性,似乎仍未中和世人眼中最初的神秘感。
极星从哪里来?它的用户是谁?它的对手又是谁?或许这三个简单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全方位地认识极星、走近极星,从而读懂极星。
87次杆位荣誉,93次最快圈速,96个冠军,212次登上领奖台……这些从赛场上赢得的光荣战绩,不仅让那辆蓝色涂装的沃尔沃战车在汽车运动圈名声大噪,也让Polestar这个单词成为了赛道和性能的代名词。
2015年,沃尔沃正式全资收购Polestar这个拥有20年历史的高性能改装车制造商,作为集团旗下御用的高性能部门。从此,Polestar之于沃尔沃终于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正如AMG之于奔驰,或是M Power之于宝马。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如今的极星品牌已经与当初那个征战STCC赛场的Polestar车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但无论人们从未来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回溯历史,风驰电掣的Polestar车队仍是极星无法抹去的品牌烙印。因为“高性能”一词,是流淌在极星血液中的初始基因。
为了在电气化的时代背景下赋予Polestar新的内涵,吉利与沃尔沃在2016年提出独立Polestar的想法。2017年10月,这个想法付诸实践,Polestar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一年半后,Polestar正式得到了自己的官方中文名称——极星。
从书面上看,极星是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拥有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享有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工程协同优势,以及沃尔沃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支持。这些优势与支持则可以满足极星设计、研发,并量产独立品牌旗下高性能电动汽车的目的。
独立带来的成果最先体现在品牌开篇之作极星1上。
为了将极星“纯粹、先锋、高性能”的品牌理念一炮打响,这款豪华高性能电驱混合动力GT轿跑在2017年与新品牌同时亮相,以600Ps最大马力与1000N·m峰值扭矩的强悍动力参数技惊四座,还一度在中文互联网上赢得了“最贵国产车”的美誉,足以令所有爱车之人热血沸腾。
2019年4月,极星品牌旗下首款豪华纯电动高性能轿跑极星2正式上市并发布价格。作为一款定位于中级豪华电动车市场的产品,极星2毫不避讳地要与家喻户晓的特斯拉ModeModel 3展开直接竞争。但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相比来自加州的先发对手,极星2这位后来者显然要在产品打磨的功力上纯熟许多。
今年日内瓦车展前夕,极星发布了一款展现品牌全新设计语言的概念车——极星Precept。
与极星1、极星2不同,其全新的极简主义美学设计、创新的环保内饰材料以及领先的人机交互体验,完全可以看作极星作为一个独立品牌,首次真正“放飞自我”的作品。令人期待的是,这款以“宣言、信念”为名的概念车所代表正是极星品牌的一次独立宣言,由它而预见的未来,也将延展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如果说Polestar车队解答了极星品牌从哪里来的问题,那么Precept就预示了极星品牌最终将去往何处。
2017年6月,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被任命为极星首席执行官,同时兼任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设计官一职。在加入沃尔沃汽车集团之前,这位文艺气息十足的CEO已经在汽车行业积累了长达20年的工作经验,且大多与设计有关。
从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设计学业之后,托马斯先后在奥迪、大众和斯柯达担任设计部高层职务,并从2006年开始在德国波茨坦大众设计中心任设计总监,负责大众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设计工作。
2012年进入沃尔沃之后,托马斯和他的团队便打造了堪称改头换面的全新一代90、60、40系产品,美学造诣可见一斑。当同样重视设计之美的极星品牌在2017年宣布正式独立之时,这位设计师出身的首席执行官出现在大家视野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由设计负责人执掌一个汽车品牌,这在整个汽车行业也算得上十分罕见的操作,这种罕见操作又反过来赋予了极星独特的品牌和产品气质。也正因如此,极致设计就成为极致性能之外,另一个贯彻极星品牌内外的关键词,不可抹去也不可替代。
设计导向思维的痕迹在极星的产品身上随处可见,比如北欧简约风的外观整体造型,全景天窗上素雅的星辉logo,透明盖板下整齐排布的金色线束……甚至连生产这些产品的极星成都生产基地,都是由挪威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斯诺赫塔打造的——与其说是一座工厂,不如说是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也难怪有人称极星是“一家被造车耽误的设计公司”。
据托马斯本人介绍,极星之所以如此重视设计,是因为设计不仅仅在于视觉呈现,设计思维还可以更好地利用技术建立起品牌或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创造更为卓越的用户体验。
如此一来,极星的用户画像也就十分清晰了。他们必然是一群不拘泥于传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新生代,在购车时也大概率会将设计、科技、环保等诉求摆在更高的优先级。极星的工作人员甚至曾透露,极星1的订车用户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以设计师为职业,或是对设计美学有独特鉴赏能力的人群。
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90后汽车消费占比将达到中国汽车市场的45%。这也就意味着,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已然成为汽车消费的“半壁江山”,那些能够抓牢他们的消费诉求的汽车品牌,就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上风,从而开辟新的商业模式。
极星Precept在极简主义美学、环保材料以及人机交互体验三个方面所展现出的变化,恰好精准契合了这一时代潮流。
基于此,极星的发展前景是值得眺望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自从品牌名称敲定以来,极星在市场营销层面似乎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因此,想要在明晰“卖给谁”的问题之后,进一步着手解决“怎么卖”的问题,沃尔沃集团内部下一阶段的人才交流、互通有无等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3月2日,极星发布了一项新的人事任命,宣布高竑将于3月16日起担任极星中国区总裁,原极星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调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作为新任极星中国区总裁,高竑将全面负责极星在华业务,包括进一步加强极星的品牌建设,加速“极星艺术空间”(Polestar Space)体验与网络发展,建立直销模式下的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体系。
此外,沃尔沃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车艳华也将于近期调任极星,负责中国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工作。拥有丰富的豪华品牌市场营销经验的她,无疑将为极星的营销工作注入新的经验和创意,极大地补足极星在市场层面的弱势之处,并与极星中国区总裁高竑通力配合,进一步嗅探并挖掘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考虑到极星2已于3月25日在浙江台州工厂正式量产下线,并计划于今年夏天开始陆续在中国、欧洲以及北美市场交付,这些事关品牌定位、商业模式、产品规划等关键问题的调兵遣将,显然都指向了2020极星产品交付年的顺利到来。
自去年4月份正式发布并开启预订后,行业内外针对极星2和Model 3的对比就未曾停止。随着生产基地落成,产品量产交付工作的陆续达成,极星也的确到了直面特斯拉的时候。
事实上,从品牌诞生之初就旨在成为汽车行业电气化变革先锋的极星,始终毫不避讳与特斯拉展开全面竞争的目的。这种底气并非空穴来风,过硬的产品力便是首要因素。
之前已经谈到,极星2在外观和内饰设计方面素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在做工、用料、高档感营造以及智能网联体验层面也都不逊于甚至大幅超越Model 3。
动力方面,极星2搭载前后双电机,这套纯电四驱系统可提供408Ps的最大马力,令其达到4.7s的百公里加速水平。
除此之外,极星还为热爱改装、对汽车性能有狂热追求的消费者提供了可选装的性能套件,譬如Brembo刹车卡钳、Ohlins双流阀避震、20英寸锻造轮毂等“硬货”堪称相当良心。
其次则是从商业逻辑得出:世界并不需要第二个特斯拉,但是需要第一个极星。
有行业专家预测,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市场整体销量的50%,这意味着一个千万辆级的巨大市场。因此,先发与后发的时间差异并没有实质意义,发生巨头垄断市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随着新能源汽车从小众走向主流,其消费群体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变得更加理性、务实,车辆的设计感、品质感、安全性、操控性等指标将因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些方面,有传统车企做背书的极星恰恰都是颇有优势的。
为了配合好产品的上市节奏,极星也在提高渠道布局的效率。据官方消息,中国首家Polestar Space零售体验店已于去年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业,到2020年,中国15座城市将开设20家Polestar Space。
体验店将采用经销商模式,但线上线下价格会实现统一。届时,将有更多并不熟悉极星品牌的消费者亲临现场,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极星的产品魅力。毕竟,对于汽车这样一类注重体验感、参与感的商品来说,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
独立运营两年多,极星已经推出了两款量产车型。反观特斯拉,成立十年才推出首款产品,虽然一鸣惊人,但产品细节上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许多有待打磨的瑕疵。
可以说,得益于吉利、沃尔沃两大集团的协同支持,极星在“硬碰硬”的产品研发工作上显然要比国内的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更加沉稳、靠谱,也是真正有实力、有资格同特斯拉一较高下的汽车品牌。
此外,一个汽车品牌强大与否,并不能单纯用一时的销量和知名度来衡量,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的信任程度才是决定其长期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从这一点来看,特斯拉或许是科技产品中的汽车,而极星,更像是汽车中的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