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雄飞
“距离上市,现在就差一个条件。”
去年7月底,在被问到是否有上市计划时,图森未来CEO陈默这样对媒体表示。而8个月后,图森未来在拿下美国邮政、沃尔玛等用户后,开启了冲刺IPO的计划。
近期,无人驾驶卡车技术公司图森未来宣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拟发行一定数量的A类普通股,并以“TSP”为交易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如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图森未来可以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
图森未来提交IPO申请,也让沉寂许久的自动驾驶行业再次得到关注。从其招股书也可以一窥自动驾驶行业的现状。
根据图森未来提交的招股书可见,2018至2020三年间,图森未来的营收大幅增长,分别为9000美元、71万美元和184.3万美元;但在净亏损方面,同样也是增大的,三年里,图森未来净亏损分别为4503万美元、8488.3万美元和1.77亿美元。
图森未来营收和亏损情况,图源图森未来招股书
再来看资产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图森未来手中实际掌握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亿美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但总负债约为8726.7万美元(约合5.68亿元人民币)。
总结来看,图森未来虽然自成立之后进行了10轮融资,但在持续亏损和投入产出比不平衡面前,手中的资金明显是不够花的。由此,其不得不选择IPO来进一步获得融资,正像陈默对媒体说的那样:“IPO就是为了募资。”
其实,图森未来遇到的困境,也正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所面对的现状。
自2009年自动驾驶行业诞生以来,技术难落地、商业化难实现,以及安全性、可行性被质疑等问题,一直是悬在自动驾驶行业头顶的利剑。而随着2018年自动驾驶汽车撞人事故后,更是让整个行业一时间沉寂下来。
此后,随着特斯拉2019年底强势进入国内、蔚来、理想和小鹏“造车三兄弟”的持续走量下,自动驾驶行业重获资本关注,不过,相比于四年前的疯狂,如今资本理性和冷静了许多。
行业有了新的机会,但核心问题依然很难解决,由于自动驾驶技术本身的难度、投入大却难落地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等因素,导致自动驾驶行业很难实现商业化,更不用说达到盈利。
即使图森未来成功上市,自动驾驶的春天也远远还没到来。
1、赛道“解冻”了
有上市计划的自动驾驶公司,不只有图森未来。
早在本月初,据彭博社报道,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智加科技也正在进行SPAC合并谈判,以求通过借壳来实现上市。除了上市计划,智加科技与图森未来在今年2月差不多前后脚获得了一笔融资。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月5日图森未来宣布获得了一笔来自Goodyear Ventures的战略投资,这也是其在今年仅过去四月中的第二笔战略投资。几天后,智加科技也宣布完成了价值2亿美元的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国泰君安国际、满帮集团和万向汽车技术风险投资等。
就在图森未来和智加科技拿到融资、并向上市冲刺之时,还有一些企业同样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同在今年2月初,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宣布完成了价值1亿美元的C+轮融资;而到了3月中旬,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宣布完成C轮总计5亿美元的融资,由于领投方有上汽集团、丰田、博世、腾讯和顺为资本等豪华阵容,这次投资一度被业内所关注。
其实,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潮,去年就已开始。
据企查查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就有60起,经披露的融资总金额就高达436.3亿元,相比于2019年的184.2亿元,同比增长了136.8%;而今年仅前两月,该行业的投融资事件就已达到24起,披露投融资总金额为176.4亿元。
2019-2021年1-2月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于企查查,连线出行制图
这样的变化,在业内看来,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自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式发展以来,经过6年多的时间,整个行业也从之前单纯注重走量,过渡到开始重视和布局汽车的智能化。特斯拉在去年量产国产Model 3之后,就在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的基础上推出了全自动驾驶系统FSD。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梯队的蔚来和小鹏汽车也不甘示弱,分别在去年9年和今年1月推出了各自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其中,蔚来的命名为NOP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小鹏的是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就这样,自动驾驶功能的好坏也成了这两年众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重点考量的维度之一。
在这样的现状下,传统车企为了卖出新能源汽车,也要与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以求在最短时间来补齐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短板。
去年2月,丰田汽车先后对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和Momenta进行了投资,并达成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四个月后,沃尔沃与自动驾驶公司Waymo共同宣布达成合作;再到去年11月,一汽与小马智行达成合作,双方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进行共研。
除了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纷纷争夺自动驾驶技术之外,百度和滴滴等大厂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布局的产品也在去年相继落地。
去年6月底,滴滴率先在上海面向公众开放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消费者可通过滴滴APP进行预约,之后就可在开放测试路段免费体验自动驾驶服务。
三个月后,百度同样盯上了自动驾驶出租车。
去年9月中旬,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先是在北京首钢园区正式开始运行,半个月后,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又在北京街头出现,据百度介绍,北京市民可以去到海淀、亦庄等站点进行体验。
相比于滴滴和百度自研产品落地,阿里和华为等大厂却通过与车企联合造车,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去年11月,长安汽车宣布会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款车将会搭载华为的HiCar车机系统,来实现车载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功能。
紧接着,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上海浦东共同推出了全新的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在业内看来,这款车型将会搭载阿里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斑马智行系统,来做到自动驾驶。
就连一直在智能汽车领域鲜有布局的字节跳动,也在本月对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投资。据彭博社本月初报道称,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获得2500万美元的融资,且字节跳动也是投资方之一。
正是在众多车企和大厂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争夺、布局和落地下,自动驾驶行业才再次热了起来。
“其实在2020年之前,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整个行业快不行了,行业里离职的人也很多,身边的朋友也多次劝我离职。但从去年初开始,整个行业开始‘解冻’,最明显的是资本市场再次大量涌入,看到这些变化真的很激动。”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刘巍对连线出行表示。
有这样的感触并不意外,毕竟自动驾驶行业已经冷了太久。
上一篇: 小米造车真就只是简单“造车”吗?
下一篇: 蔚来正式合资江淮,“江来制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