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车用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发展可持续电动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2019年以来,国际新能源汽车及氢/电结合的绿色车用能源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例如,丰田、大众、通用、特斯拉等进一步加大了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力度及在我国的布局,日、美、欧在G20部长会议期间联合发表“继续强化合作,推动氢能应用”的声明,日本与中国共同发布了双向快速充放电接口标准等。
2019年以来,我国绿色车用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例如,“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电基础设施被列入“新基建”领域,中央和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并向激励基础设施转型;《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推动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并将“氢能”列入能源定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等。同时,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在绿色车用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成套技术、商业模式、标准法规等方面尚有欠缺,相关战略、政策、产业之间还存在衔接不够、合力不强、缺少实施细则等问题。
新形势下,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相关行业资源,充分运用AI、IoT、大数据等新工业革命技术,建立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电网产业高度融合的绿色、智能、可持续车用能源基础设施。不仅要让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汽车能方便地充/换上电、加注上氢,还要让新能源汽车及这些充/换电设施、氢能燃料电池装备及动力蓄电池,成为我国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的“动态良性负荷”以及“分布式调频调峰、负荷转移、旋转备用虚拟储能电站”,以解决新能源汽车、车用能源基础设施、电网储能等协同创新相关的深层技术、成本和投资问题。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车、网智能互动。突破系统技术、统筹标准市场、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充/换电基础设施使电动汽车深度融入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变革中。逐步实现停车位充电桩、社会化服务直流充电机、换电站储备电池模组充电机的双向智能化,在连接状态下实现智能电网对车、桩、机及电池模组的集中控制。配套制定研发、准入、电价及示范政策,探索应用V2G技术的“虚拟能源平台(VPP)”等新兴商业模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及储能设施参与电网良性互动,形成我国车网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竞争优势。
二是建立氢能示范网络。聚焦体系示范、加强政策衔接、整合行业力量,在示范城市先行先试、尽快打通准入法规通道(调整氢气危化品为能源属性管理),建立氢、电互动的“城市氢能网络”体系,进入考核验证,推动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能基础设施、天然气(甲醇)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以及智能电网系统之间有关资源的共享。
三是共同推动国际合作。战略标准互动、前瞻技术合作、产业开放竞争,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促进可持续交通、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日、韩、欧、美等携手,在后疫情时代以新能源汽车及绿色车用能源基础设施为着力点,相互开放市场、拉动新一轮投资与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合当地及各方资源,成套模块化组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绿色车用能源基础设施、智能电网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事业,合作共赢。
上一篇: 2022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一年?
下一篇: 五年后的中国道路将是电动汽车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