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将进军电动车领域,目标是在5年后抢占10%的电动车市场。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苹果全球最重要的代工厂,其业务占比一度超过整个鸿海年营收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富士康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投资的多元化,其中绕不开的就是汽车制造。
富士康的“汽车梦”最早可以追溯到15年前。2005年,鸿海集团以3.7亿元收购台湾安泰电业正式踏入汽车制造领域,后者是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主要从事电瓶线、开关/控制线组、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以及倒车雷达、电动座椅记忆控制器、后视镜整合系统、车用电源供应器、车用电子罗盘等车用电子产品的制造。
此后的今年,富士康积极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上发力。到2010年,富士康已经成为特斯拉中控触摸屏面板等零件的供应商;2013年,富士康成为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供应商,业务包含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中央控制安全、汽车电子等高科技系统。到2019年,鸿海集团的汽车零部件的销售额达到3.3亿美元。
2015年富士康与腾讯以及国内最大的豪华车经销商集团和谐汽车联手打造和谐汽车;2020年1月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签订协议,双方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纯电动合资公司,进一步经营车联网业务;2月份又决定与台湾车企裕隆汽车成立从事汽车开发的合资企业。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同样在出行领域积极布局。2014年,富士康与北汽集团以6比4的股权结构成立了北京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推出了GreenGo(绿狗租车)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2106年,富士康子公司鸿维向滴滴出行注资1.199亿美元,持股0.355%;2017年,富士康成为摩拜的战略投资者;2018年在小鹏汽车B轮融资计划中出现了富士康的名字,实际上富士康还在随后以3亿元投资了小鹏发起的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可以说,十五年间富士康从未停止在汽车领域的探索,从零部件制造、软件平台研发、车联网、代工以及与整车厂商合作合资,甚至是涉及出行市场,富士康梦想构建的汽车业务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汽车帝国。
尽管富士康的汽车梦做了十余年,但是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却表示,集团并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其原因相信还得从五年前富士康的一次尝试开始。
2015年,富士康突然集团宣布与腾讯及和谐汽车共同签订“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以3:4:3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在当时正值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突破而出之时,这套由代工巨头加互联网巨头再加国内最大豪华车经销商集团组成的黄金“三叉戟”从曝光开始就一直处于行业的焦点之中。如富士康所称,腾讯将负责提供互联网开放平台,富士康聚焦在高科技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上,凭借和谐汽车在高端汽车营销及服务领域的积累,打造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
在成立之初,和谐富腾计划分别投资孵化两个品牌,其中一个面向中高端市场的FMC,由原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和原宝马i8之父毕福康负责;另外一个则是主打中低端产品的爱车品牌,由原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负责。
不过一年之后,富士康从和谐富腾中退出,甚至表示不再投资汽车整车项目。就连郭台铭本人也在一些论坛上表示,造车成功率很低,劝行业守住本分。实际上,前面所提到的FMC最后就是如今已经走在停滞边缘的拜腾,爱车便是刚爆出管理岗位薪资与“带货”IPO挂钩的爱驰亿维。
显然,如今看富士康提前终止可能是比较明智的,当然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富士康在试探性的合作过程中也的确看到跨界踏入整车制造的难度。相比之下,对于富士康一直所擅长的代工模式在嫁接智能生产智能制造之后会更具优势。
2019年郭台铭以参与台湾竞选为由退居二线,接任者刘扬伟开启改革,将企业转型升级确定为“3+3”战略。即鸿海集团积极切入“电动汽车、数位健康医疗、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积极研发“人工智能、半导体、5G”三大新兴技术。而在汽车领域更聚焦到电动汽车零部件以及软件系统和智能平台。
在刚刚举办的第一届“鸿海科技日”上,鸿海集团宣布推出其第一个电动汽车底盘和一个软件平台“MIH EV电动车平台”,旨在帮助电动汽车制造商更快地交付车型,并表示到2024年,鸿海集团将推出一款能够改进现有电池的大容量储存设备。此外,鸿海将通过建立“开放平台”的方式,向汽车制造商生产包含电池在内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以及提供车联网服务。
尽管富士康深知为其经营层面太过依赖为苹果代工,一直也在积极转型并将目光投到大热的汽车领域,但不可否认富士康在十余年的尝试中保持着少有的冷静。因为富士康谙熟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自身的优势,因此对于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远远要比投入到整车领域打造自己的汽车品牌更现实也更明智。
上一篇: 五年后的中国道路将是电动汽车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