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代表着“天更蓝、地更绿”的银隆新能源公交车正式驶入北京,代表着北京公交订单的交付已经完成,旺季生产攻坚战获得阶段性的胜利。
在这场攻坚战中,银隆涌现了无数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银隆人。
李工在银隆工作已有7年,现在是总装车间玻璃安装的工位长。旺季生产期间,同事经常说李工是“一个人顶三个人用”。
“由于工作内容涉及的生产线不在同一车间,生产进度又比较紧张,有时候只能一次次地来回跑。旺季生产期间,我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2万步左右。”李工颇自豪地说。
与李工一样,吴工每天也要走上2万多步。他的2万多步,是每天在生产线上巡线巡出来的。吴工是位年轻的95后,在银隆工作了3年,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作为底盘车间电池安装组的工位长,为了保证产量,吴工每天都会针对产量做工作计划,为团队制定当天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电池安装之后,产品生产便来到赖工所在的生产线。赖工是底盘车间高压调试组的工位长,在银隆工作了近5年。高压调试危险性较高,需持证上岗,而赖工除了上岗证外,还持有高压电工证。
他说:“电池电压达到600伏上下,是很危险的,所以多学点,工作认真点,自己和公交车都更安全。”
由于技能过硬,赖工负责不少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除技术含量较高外,高压调试工作还十分繁琐。
“如果出现某根线内部断开的问题,就需要逐个电池、逐根线去排查,几十根线,最久的一次耗时两天才解决。”赖工说,“但是,一定要把产品做好,不管花多少时间!”
入库是调试车间的最后环节,也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孙工是入库小组的工位长,他说:“只有我们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出现在客户的面前,在这个岗位,不容许有问题的。”
今年是孙工在银隆的第6个年头,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在入库调试检验时事半功倍。
为了保证北京公交订单交付,在生产冲刺阶段,不管多晚,孙工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入库小组最高的记录是一天检验了13辆公交车,孙工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孙工说:“很多表面的零部件,我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合格。方向盘里的螺丝没拧紧,外面是看不到的,我伸手进去一摸就能知道。有时候,我检验一辆车只需要半个小时。”
在北京公交订单生产攻坚战进行期间,涌现了无数像李工、吴工、赖工和孙工这样平凡又奋斗的银隆人。
他们表现出了不屈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为打赢旺季生产攻坚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北京公交订单冲刺生产攻坚战中最可爱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