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报道:坦荡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层峦叠嶂的山区,这就是鲁南的一座城:临沂。带着期盼,再次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虽然已近11月底,天气似乎并没有那么寒,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满怀欣喜,笔者一行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临沂公共交通总公司(下面简称:临沂公交)。
刚到临沂公交大门右侧的公交站牌,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渐渐靠近,定睛一看原来是中通新能源客车,干净的车身,美观大方的图案,很是引人注目,伴随着乘客上下车的完毕,车辆缓缓驶离笔者的视线,而笔者此行的关键便是了解临沂公交快速发展背后的故事,临沂公交与中通新能源车的结缘。为此,笔者采访了临沂公交的两位元老级人物:企管处处长徐庆磊、机务处处长王如维。
临沂公交机务处处长王如维
以小见大的智慧
知晓笔者此行的目的,徐处长先以介绍临沂公交的发展历程为开场白。从徐处介绍中,笔者得知,临沂公交成立于1970年,由当初的2台车、15名员工逐步发展到现如今的1300余台车,1300余名员工,年客运量达一亿多人次的中型企业,对于临沂公交的这一发展,徐处用了"翻天覆地"来形容,而这种发展也得益于临沂公交独到的企业管理方法与经验,而临沂公交的发展也充分践行了其"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
徐处从公司的制度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阐述了临沂公交在管理方面的经典做法。在制度建设方面,临沂公交讲求的是细化,从对驾驶员的评星制,到安全奖、卫生奖、节油奖、节气奖的设立,到绩效考核,再到鼓励做好人好事的奖励,每一项都是可量化的制度规定,每项制度的奖罚少则几元,多则上百甚至上千,每月、每季度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查,类似的制度数不胜数,充分调动了驾驶员的积极性,不仅为公司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服务质量。据徐处讲,最初都是制度去约束员工,潜移默化中,员工都将其视为一种习惯,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跃进。在企业文化方面,临沂公交讲求的是一种家文化,以德服人的文化。公司领导定期与驾驶员沟通、家访,了解其生活及工作中的难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便立马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解驾驶员的难题;为员工涨工资、购买保险与公积金,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稳定了驾驶员队伍;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提升员工的整体道德素养。不难看出,制度虽小,但小中彰显的是大智慧,一个完善而又贴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注定能带动一个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与时俱进的节能减排理念
完善的管理体系奠定了一个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样与一个公司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行驶在临沂市7路上的中通混合动力客车
临沂公交地处鲁南地区,没有大都市的发达,但这里却有与时俱进的节能减排理念,而与该理念竞相吻合的关键便是车辆,对于车辆的选择,机务处王处长做了详细介绍。在车型的总体构成方面,王处给出了一组数据,临沂公交目前共有车辆1300余台,其中CNG车辆380台,LNG车辆200台,纯电动145台,不难算出,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客车占总数的一半还要多,而在这200台LNG车中便包括40台中通混合动力客车,目前为止,40台车已运营了5月有余。
王处作为临沂公交的老员工,堪称车辆方面的专家,选车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当笔者问及王处为何会选择中通新能源车时,王处有重点地介绍了几个方面。首先,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以及倡导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其次,通过对同行业的考察,在菏泽、东营、济南、潍坊等地使用的都是中通新能源客车,无论是从环保效果还是节能效果方面都给我们选择中通提供了借鉴;再次,通过对并联式混合动力与串联式混合动力的比较,二者都有各自的优点,结合临沂市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我们将目标定在了并联系统的中通混合动力客车。话语简单,但句句讲在了刀刃上。
临沂公交首次尝试使用混合动力,对中通而言是产品的考验,对客户而言则是一种挑战,与传统车相比,在操控性、驾驶习惯、高压电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临沂公交的担忧,而这种担忧则在中通客车对临沂公交在新能源车驾驶、操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后逐渐化解;与此同时,王处还着重提到了一点,为了能够保证车辆上线后的顺利运营,中通客车派出了专业的服务人员全程跟踪该批车长达2个月,中通客车完善而细致的服务受到了王处的赞赏。笔者也从王处那里得知,40台中通新能源车分配在了临沂市1路、7路两条主要线路上,两条线路每天每台车分别运行180公里、160公里,运行5个多月来,40台车总体表现都比较稳定,也深受临沂市民欢迎,40台中通新能源客车已成为临沂公交践行国家节能减排理念,快速发展的得力助手。
另外,笔者还从王处那里得知,根据临沂公交每年的更新力度,到2015年临沂公交纯电动车较高的保有量将使临沂公交在发展道路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而对于有多年新能源客车研发经验的中通客车,也正逐步完善产品型谱,加大对纯电动客车的研发与推广,引导和驱动新能源车向着更加良性的产业化及市场化方向发展。
下一篇: 东莞横沥:全部换上新能源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