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商品经济衰退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没有其他的经济体能够补足这一需求缺口。随着美联储提高利率,美国的经济扩张可能很快放缓。同时欧洲相对近期的复苏将可能不甚强劲且向国内服务倾斜。
全球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虽然细节各不相同,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都倾向于按照同样的剧本行事,而经济表现也往往遵循已知的模式。但在商品价格周期路径中的可预见性元素,就像坐云霄飞车的过程一样,上下翻飞急转急停,让人吃不消。
自十八世纪末以来,非石油商品相对于制成品的价格曾先后出现过七到八次的上涨(确切的数目取决于波峰和波谷的定义。)这类上涨一般持续7~8年,但始于1933年的那次延续了近二十年。这一例外是首先是得益于二战后欧洲和日本的重建以及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最近这场始于2004年终于2011年的上涨则更符合常规。
商品价格下跌——从波峰到波谷下跌超过30%——也会延续差不多长的时间,平均约七年。目前的下跌目前已进入第四个年头,非石油商品价格(相对于制成品出口价格)迄今已下跌了约25%。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常与收入增加,更佳的财政状况,货币升值,借贷成本下降以及资本流入有关。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些趋势是相反的。事实上,由于目前的低迷已经持续了四年,许多商品出口国经济活动显着放缓;他们的货币币值在近十年的相对稳定后都有所下跌,利率利差扩大;资本流入也陷入枯竭。
低迷的痛苦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上涨过程中政府和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他们认为自身贸易状况的改善会是长期的——这一观点在价格攀升时往往成为主流——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往往会超出收入增长,同时公共和私人杠杆率都会提升。风险在于一旦云霄飞车调头向下,债务危机就将荼毒市场。
而事实上,在商品价格低迷时期,银行,货币和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猛增——而如何躲避危机将成为政策制定者的热门话题,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的那样。但这并非偶然,在从197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1992年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过程就伴随着一众发展中国家超过10年的主权债务危机。
当然,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下跌。相反,它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商品价格暴跌,从顶到底跌了40%。更反常的是,它包含了三波价格下跌,波与波之间间隔1~2年。第一波与1979年秋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尝试控制通胀的努力有关,导致国际利率飙升,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引发了严重经济衰退。第二波始于1985年,当时出现了供应过剩,因为在经济危机之其间许多大宗商品出口国都想方设法去赚些硬通货。第三浪从1989年到1992年,当时苏联解体导致该区域经济产出暴跌。
如今的问题是当前的大跌是否会遵循类似的轨迹,因为近期的喘息很快又让位于另一次下跌。而答案则主要取决于(但不限于)与中国。
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正如那些由债务支撑的投资繁荣所经常导致的那样——商品经济衰退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没有其他的经济体能够补足这一需求缺口。随着美联储提高利率,美国的经济扩张可能很快放缓。同时欧洲相对近期的复苏将可能不甚强劲且向国内服务倾斜。
此外,大宗商品周期的现阶段,价格下降通常会保持下行势头。在上涨周期的末期许多大宗商品出口国往往已经启动投资项目来扩大产能。随着这些工程陆续投产,供应量的增加将继续保持对价格的下行压力。同时许多新兴经济体的政府都不愿意维持大量和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这可以理解),将导致他们通过增加出口量来应对疲软的出口价格,即便这将进一步压低价格。
这段商品价格的云霄飞车旅程可能还没有结束。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审慎的做法莫过于打起精神迎接另一次下坠——同时竭尽所能,避免车毁人亡。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上一篇: 远东控股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