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全球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发展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尤其是节能减排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几乎成为一件全球性的事情。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各国的发展现实却并不如意,技术本身的掣肘加上对减排效果认识的摇摆,使新能源汽车仅 有 “ 口 碑 ” , 市 场 局 促 。 为此,本报组织驻部分国家的记者深入了解全球主要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情况,透过当地市场探讨新能源汽车未来走向……
英国:
未来很饱满 现实很骨感
由于消费者的传统习惯以及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目前在英国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但英国政府目前正通过宣传教育、出台优惠政策并加紧建设基础设施等方法,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专家预期,短期内英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不会大幅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是大势所趋。
市场份额甚小
据英国汽车制造与交易商协会统计,2010年,英国共有203万新乘用车注册,其中2.3万辆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仅有1.1%。按照2010年销量由多到少的次序,可将英国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依次分为四种:汽油/电动混合动力车、汽油/乙醇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和汽油/燃气混合动力车。其中汽油/电动混合动力车销量超过2.2万辆,占比95%以上。
过去五年,新能源汽车在英国曾出现两个阶段的大幅增长。2006年,新能源汽车在英国的销量只有不到一万辆;2007年,销量大幅增长了76.3%至近1.7万辆;2008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消费者购买力减弱,对环保因素的考虑减少,而对汽车售价和行驶成本的考虑增加,因此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略有下降;2010年,其销量再次大幅增加,同比增长52.5%,达到近2.3万辆。
尽管新能源汽车进入英国已有十来年,但其销量始终不温不火,至今也没有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据福特英国公司工程师吴昊分析,这主要由四方面原因导致。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虽然低于传统汽油和柴油车,但其购车成本一直高于后者。正常情况下,电动车的驾驶成本为0.03英镑/英里,而同等档次的汽油车驾驶成本为0.14英镑/英里;然而,购买一辆新电动车比购买同等档次的传统燃料车要贵9000英镑左右。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日常使用不如汽油、柴油车方便。目前,纯电动车的电池在满电情况下可行使100至150公里,而同级别发动机的汽油或柴油车加满一箱油后可行使500至600公里。另外,为一辆纯电动车的电池充满电至少需要半小时,但加满一箱油顶多只需五分钟。
第三,充电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例如,目前整个英国境内仅有300多个公共充电点,纯电动车若在路上发生缺电情况极不容易找到充电设备,因此目前大部分纯电动车使用者都需要在自己家里完成充电。
第四,业内对电动车是否确实环保仍有争议。当前,英国仍有60%-70%的电力依靠火力发电。不少人认为,尽管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但发电过程却产生了二氧化碳及污染物质,因此,他们认为使用电动车对保护环境的意义不大。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仍然较低。2007年,英国政府曾对汽车市场做过一份调查,发现英国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主要根据个人标准来做决定,其中汽车价格和体积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另外一些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安全性、使用成本、油耗等,而环保因素则很少在考虑范围之内。
政府全面鼓励
为鼓励更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自2011年1月起,英国政府为购买符合特定标准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补贴额为新车价格的25%,最高补贴金额为5000英镑。该政策有效期截至2012年3月31日,届时,政府会对该政策重新评估,并作出必要调整。
执行该政策时,购车者无需办理任何补贴申请程序,凡是购买符合政府所设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在购车时将自行获得25%的折扣。目前,英国政府已明确了包括三菱iM iEV、标致iO N、雪铁龙C Zero在内的九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可获该补贴,并表示今年还将扩大补贴范围,但所有接受补贴的汽车都须符合以下标准:新车(包括在注册前请专业人士将传统车改装成电动或混合动力车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75克/公里;纯电动车在满电情况下可行驶至少70英里,混合电动车的电池至少够行驶10英里;驾驶时速至少能达到60英里/小时;能够提供证明车辆质量、电池寿命、驾驶安全性相关的证书。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为新能源汽车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免除公路税、燃油税;提高车辆折旧减免优惠额;如果公司购置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车辆,则无需缴纳公务车辆使用税。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也有特殊优惠政策。例如,伦敦市政府为新能源汽车免除了进城拥堵费;在一些地方,新能源汽车无需或少缴停车费,电动车则可在公共充电点免费充电。
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英国共有八种电动车已上市,主要为三菱、雪铁龙、标致、日产等旗下品牌。此外,现代、雷诺、沃克斯豪尔、奥迪、福特、丰田、宝马、雪佛兰、大众、保时捷等众多汽车厂家都已明确了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表,将在最近两年内先后推出纯电动或混合电动汽车。其中不少厂家表示即将实现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
英国汽车制造与交易商协会预计,2011年和2012年将是见证主要汽车品牌进军电动车领域的关键两年,而未来十年电动汽车在英国的销售将会逐年增加,到2015年至2020年之间,电动车的数量有望达到一定规模。
英国汽车理事会联合主席理查德·帕里-琼斯认为,随着汽车市场的细分化特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住者将选择纯电动汽车,而可充电混合动力车则会越来越多地受到郊区住户的青睐。帕里-琼斯和吴昊均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其在英国的销售量将会不断增长。
首先,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终将走向枯竭,因此以石油作为能源的行业都将不得不寻找替代能源。而由于石油资源越来越少,油价长期来看将上涨,迫于燃料成本压力,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
第二,随着科研不断深入,电动车的蓄电池等各种技术有望得到突破,实现批量生产,推动电动汽车朝着“物美价廉”的方向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不信任也会不断减少。
第三,随着电动车充电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后顾之忧也会减少。虽然目前英国境内总共才有300多个电动车充电站,但英国政府已拨备3000万英镑的种子基金用于建设充电站等基础设施。
第四,政府及一些民间机构的宣传教育将促使新能源汽车的“低碳”、“环保”等优点越来越深入民心,提高民众对环保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会对消费者的购车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英国清洁能源发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的环保优势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及消费者的认可。根据英国政府的计划,截至2020年,英国将有3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生物电、水电等。而在日本大地震后,虽然英国原先的核电大发展计划已重返讨论之中,但专家预计核电仍将是英国主要电力来源之一,未来所占比重也将在目前19%的基础上继续提高。
专家建议,作为政府方面,可通过大力建设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增加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科研与创新投入以及有效的宣传教育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不断进步与普及,最终造福环境与社会。
欧盟:
环保意识超前 市场表现多元
欧洲在汽车领域的节能环保创新一直处于世界前沿,但目前欧盟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使用上困难重重,市场推广也尚需时日。为此,欧洲部分国家另辟蹊径,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利用多种手段限制私家车使用,以期打造绿色、环保的城市环境。
对新能源一往情深
欧盟目前超过一半的能源需求依赖进口。在能源消耗结构中,交通运输行业占比高,尤以汽车为甚。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约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欧盟要实现减排目标,交通运输行业是主攻对象。欧盟希望到2020年,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每公里159克减少到95克。
2011年年初,欧盟公布《面向2020一新能源计划》,提出将新能源投资翻倍,总额达到70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随后发布《2010一2020欧盟交通政策白皮书》,将欧盟未来的交通核心放在公共运输上,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提出2050年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60%的目标,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要减少500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步淘汰传统能源汽车。
2010年,欧盟公布的《清洁能源与节能汽车欧洲战略》定下两大目标:一是以传统发动机为基础不断提高能效和清洁度,二是开发超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具体措施是通过立法控制排放,鼓励银行投资加强科研支持,通过税收提高清洁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欧盟还着重对电动汽车做出部署,提出制定电动车的共同标准,鼓励建立面向大众的充电站,推动智能充电电网的发展,促进电动车电池的开发研究和回收利用等。
前景目标太多太杂
欧盟委员会工业和企业事务委员安东尼奥·塔亚尼认为,欧洲汽车行业发展将迎来转折点。目前,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种新能源概念车种类多,但市场份额低,配套设施欠缺,消费者信心有待提振。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高层主管彼得·多莱西表示,欧盟市场每年售出1400万辆新车,新能源车不足1%,这其中包括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氢能汽车等。尽管欧盟目前鼓励多种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汽车厂商的创新,市场总体上也比较开放,但政策方向不够清晰,目标太多太杂,令汽车制造商无所适从。
多莱西说,发展电动汽车需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欧盟各成员国的能源构成,比如煤炭丰富的国家若用煤发电,再支持电动汽车发展,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依旧难以减少。此外,电动汽车的电池能力和充电设施建设是一大障碍,因此欧盟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在使用方面,由于电动汽车仅适用于短途旅行,尽管欧洲民众环保意识强,但从实用性考虑,目前大多数家庭不愿将现有的传统汽车更换为电动汽车。因此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其所需的基础设施、税收及补贴政策都需要进行广泛而长期的投入和调整。
变相“劝退”传统汽车
欧盟多年来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民众的环保意识较高。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尚未成为市场主流的情况下,各成员国政府比较注重控制现有汽车的数量并改善传统汽车的减排水平。
注重公共交通。以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为例,地铁、轨道、电车等公共交通四通八达,而且每逢重大节日,公共交通一律免费。布鲁塞尔每年还举办一次“无车日”活动,普通社会车辆禁止通行,公共交通对所有市民免费开放。
鼓励自行车出行。比利时多年来坚持实行自行车出租半小时内免费的制度,城市街头和路边都有固定的自行车停放点供自由租借和归还,自行车租赁的月卡或年卡费用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也便宜很多。在哥本哈根欧洲环境署的办公大楼,约有170个自行车停车位,但汽车停车位只有一个且专供一名残疾人员工使用。
限制汽车使用。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和城市正逐步采取一些“消极”手段变相“劝退”私家车。部分城市限制新建购物中心与商务大楼的停车面积,街道两边的停车位越来越少,甚至德国慕尼黑这样的传统汽车城市也逐渐转变为“步行者的天堂”。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地已规定私家车车主须支付交通拥堵费才能驶入市中心。近年来,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环保地带”计划,即“环保地带”仅允许低排放车辆驶入。
提倡微型及柴油车。目前诸如奔驰公司的两人座Sm art微型车在欧洲市场正越来越受到欢迎。Sm art微型车不但节能减排,而且适合欧洲城市道路较窄的现状。在意大利罗马,由于老城区停车位稀缺,整个城市大约有10万辆Sm art。此外,柴油汽车在欧洲各地也备受推崇。柴油车比汽油车节省大约30%的燃料,由于欧洲汽油价格普遍较高,“低碳环保”的柴油车因此受到市场青睐。
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受宠”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汽车市场出现新的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对于日产车稳定的销售量,美国本土品牌汽车销售差距明显。与此同时,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市场“宠儿”。当地销售商认为,中国品牌汽车要获得美国市场认可,依然面临诸多难题。
“东风压倒西风”
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福特4S店的销售顾问菲尔·海尔这段时间一直挺郁闷,因为与在丰田汽车店做销售的哥哥相比,海尔有着不小的心理落差。
海尔说:“我一个月只卖出六七辆车,我哥哥却能卖出25辆到30辆。”销售量的差别自然也反映到收入上———海尔的年收入在六万美元左右,他哥哥年收入则高达15万美元。“我正想着跳槽到我哥哥那里呢。”
海尔的“遭遇”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走访几家汽车店之后,总体感觉是:丰田、本田等日产车在美国市场表现突出,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
在华盛顿周边的一家丰田4S店里,不少顾客正在与销售顾问交谈。销售员泰·耶马内告诉记者,他在这家店工作已有八年,自己家里有一辆丰田卡罗拉。目前店里每月销量在120辆至150辆之间,他本人每月能销售10多辆,感觉“还不错”。
不过,耶马内认为,美国汽车市场并未从经济危机中复苏,只能说比危机严重时稍好些而已。福特店的海尔承认,日产车确实“卖得好”,这是因为相同款式的车,福特要比丰田贵3000美元左右。
本田4S店销售员拉里·李告诉记者,日产车便宜、省油、安全、寿命长,在全球都有很好的口碑,也是美国诮费者购车时的首选。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其民众购车是“刚性需求”,因此本田车销售没有受到太多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经济危机前相比,我们感觉不到多大变化。没有特别差,也没有特别好,销售稳定,再怎么危机,该买车还得买车。”
“热捧”混合动力汽车
美联储称,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啸后,已影响到美国部分地区汽车销售,其中东北部地区的汽车销售已出现放缓迹象,但这并未影响到市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热捧。
拉里·李告诉记者,车行以前一个月平均可以卖出250辆到300辆汽车,地震后供货不足,6月份他们一共才拿到31辆新车,“这些车早已被预订出去,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正因如此,一辆基本款本田雅阁,价格比震前上涨约1000美元。
据耶马内介绍,在美国销售的混合动力汽车里,丰田普锐斯是最畅销的产品,在加利福尼亚州尤其畅销“如果你去加州,你会感到吃惊,那里一半以上的混合动力车都是普锐斯。”记者看到,这家店当天仅有一辆二手普锐斯,新车已全部售罄。耶马内告诉记者,普锐斯目前供应吃紧是因为日本受地震海啸影响产能下降,导致供不应求。
耶马内说,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畅销的主要原因是省油,综合油耗达51M PG (每加仑汽油可供车辆行驶51英里,约合每100公里4.6升)。“今年油价涨了,对油价的担忧推高了对高效节能车的需求。因此,普锐斯价格与去年相比略有提高。”
在福特汽车店里,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售出了一辆车,也是混合动力汽车。该店销售顾问兰登·科顿告诉记者,混合动力车在大华盛顿地区比较受欢迎,他们店一星期可售出10辆到12辆。
记者问到福特最畅销的福星混合动力车价格是否有优惠时,海尔称价格没有太大商量余地。他说,这些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系统是日本生产的,受日本地震和海啸影响,电池供应出现问题,所以导致汽车库存短缺,“六个月前,库存没有任何问题,可以提供2000美元甚至更多折扣”。
在问到汽车业未来发展趋势时,大部分经销商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因为能源价格高企已经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和选择,而混合动力车的能效明显高于普通汽油车。
新品牌进入美国市场不易
记者了解到,过去五年中,华晨、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厂商都在底特律和洛杉矶汽车展上亮相并发布新闻公告,称要在不远的将来在美销售汽车。
在采访中,大部分经销商表示,对中国汽车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很多日本品牌汽车是在中国生产的。
“新的汽车品牌想进入美国市场太难了。”耶马内说,“拿意大利的菲亚特来说吧,它们试图进入,但进不来。美国对整车标准要求较高,菲亚特设法与其他品牌车辆竞争,但没有成功。法国的标致也尝试过,但卖不动,最后也走了。”
福特店的海尔称,最初韩国现代汽车是靠低价进入美国市场的,目前售价也很便宜,但现代汽车质量已开始稳步提高,只有质量好,而且价格实惠,才能招来回头客。
此外,接受采访的部分销售员认为,发展经销商对新汽车品牌至关重要,但这项工作需要投入且时间漫长。
对于中国汽车在美国市场的表现,《纽约时报》今年年初曾刊文评论称,中国厂商可收购竞争对手,然后利用其销售商打入美国市场。最有可能实现此战略的就是吉利,该公司在2010年夏天收购沃尔沃公司。即使如此,吉利也不得不花费巨资搞市场营销。吉利公司曾在2006年和2008年在底特律汽车展上展出小型轿车,但这些车未能满足美国的安全和尾气排放标准。
上一篇: 长安依托赛豹电动版车型打造C303电动车
下一篇: 大众将在两周内发布单座零排放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