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超过40家汽车企业发布了近百种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在内的新能源轿车和客车类型。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政策优惠,兴建产业基地、组建产业联盟。
尽管有国家的消费扶持政策,但消费者仍显得非常冷静,在私人消费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只售出10辆纯电动汽车,杭州仅25辆。
某新能源汽车厂家对电力部门拱手说:“拜托拜托,能不能多建一些充电站?否则我们的车卖不掉。”电力部门的代表则一脸无奈:“现在建了充电站,哪有车来充电呀?”记者从11月11日开始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听到的这个故事说明,虽然国家大力扶持,企业摩拳擦掌,但是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政策热气腾腾,市场冷冷清清”。国家大力扶植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出路在哪里?
从政府采购引导消费,到消费者真金白银购买,仍需时间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深,汽车尾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汽车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良好机遇。
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将在30个以上的城市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11月10日,科技部等部委下发通知要求,各试点城市要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
在潜在市场的驱使下,国内超过40家汽车企业发布了近百种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轿车和客车类型。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为争抢项目落户,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政策优惠,兴建产业基地、组建产业联盟。
从被称为“国家队”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成立,到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牵头的“T10电动汽车联盟”,再到各地方组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一时间产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地方队”、“行业队”、“国家队”共存局面。专家分析,企业目的无外乎“要钱”、“要技术”、“要市场”。
但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只是概念炒作,制约因素太多,实际应用上并不成熟。”业内人士说。记者也观察到生产热、布局热、终端消费冷的局面仍在持续。
2010年6月,国家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6万元;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全国范围内每辆车补贴3000元。但在私人消费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只售出10辆纯电动汽车,杭州仅25辆。因此,虽然产业方向已定,但从前期的政府采购引导消费模式,到机构和集团购买推广新能源汽车,再到消费者真金白银购买,仍需要一段时间。
一些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就敢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以套取各种资金扶持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世界上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始终无法解决比能量低、续驶里程短两大缺陷。比能量低,意味着电池功率低;续驶里程短,意味着充一次电跑不了多少公里。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电动汽车就只能停留在概念车的阶段。”
一位企业代表分析,当前一辆售价20万元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占40%以上。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电动汽车面临充电时间长、续航能力有限等诸多限制,而20万元的传统燃油车则有很宽广的选择余地。而最让业内人士诟病的是,一些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就敢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从国外买进关键零部件拼出几辆汽车就开始吆喝,有的甚至以电动车项目为幌子哄骗各级政府,以套取各种资金扶持。
面对新能源汽车美好前景的诱惑,真正的大企业由于机会成本与不确定性更倾向于保护既有利益、维持传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而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则寄希望于通过新能源改变现有竞争格局。行业内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涉及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多个部委,但各部门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及财政补贴分配等都尚未达成统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效应并不局限于汽车行业本身,它打开了一个窗口,可以带动更广泛的基础工业、电子工业的发展。”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智勇说,行业的交叉性是优势,但也是制约快速发展的因素。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取决于车辆品质和配套服务
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汽车竞争力不足,业内人士希望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这不单纯是省域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和新产业周期将会产生积极效应。叶盛基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当前不宜仓促选定某一技术路线,政府要保持中立,广泛征求意见,一旦实施就应该保持稳定。
近年来,许多汽车企业都有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计划。记者从江西省工信委装备处了解到,昌河汽车与南昌大学合作开发了硅能蓄电池纯电动车;安源客车试制出超速传动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已将两台样车提供南昌公交公司示范运行;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小量向澳大利亚出口自行开发生产的混合动力客车,并与浙江万向集团合作开发了纯电动公交客车。但这些产品还没有量产。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取决于车辆品质和配套服务,如果出现各自为政、产品标准参差不齐的局面,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陷入混乱和停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方都翘首以待国家确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代表都认为,标准的制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很重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是上路车的技术标准,一个是充电模式的规格,第三是电控设备的统一要求。
罗智勇说:“由于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专家建议,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应该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共同发展。
上一篇: 新能源汽车迎巨大机遇 业内热盼新规出台
下一篇: 新凯美瑞:革命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