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自2010年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之一,相信今后还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大特色。只是,随着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其形态也在发生着转变。新能源,成为后来公布合资自主企业的新标签。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华晨宝马、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微博)等合资企业均不约而同地将合资自主锁定在新能源车上。这与最早提出合资自主概念的广汽本田和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形成两个阵营。
想到一起的合资自主
大众旗下两大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天越”、一汽-大众“开利”合资自主品牌都定在电动汽车上,其产品去年就已登上国家工信部新车目录;北京现代去年广州车展(微博)期间高调宣布了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首望”,其车型也锁定电动车,首款新车将是基于伊兰特打造的纯电动车;华晨宝马方面也确认,其合资自主品牌先期将推出混合动力车型;而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苏南永(微博)日前也透露,合资企业下属的自主品牌车型已在规划中,将在第三工厂获批后不久发布,而计划中的电动汽车,也将纳入全新的自主品牌之下。较早发布合资自主品牌的东风日产,“启辰”品牌首款车型虽是传统汽油车,但日后也会推出启辰电动车。
市场能否换到技术
众多合资企业对自主品牌的规划如此步调统一,有分析认为,合资车企开发自主新能源车,将中方领入高端研发领域,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在此之前,合资自主品牌多依靠外方旧有平台,实际上对中方的技术提升并无实际助益。而新能源汽车现在尚处于技术前沿,中方介入新能源车平台的开发,对深化技术合作、学习上是有利的。
的确,合资自主吃螃蟹者广汽本田,其首款车型理念S1依照广汽本田淘汰的老款思迪平台研发而来,S1的外观、动力、内饰与老思迪如出一辙,这不得不让业内病垢。而S1目前惨淡的市场表现,也让业界对合资自主提出诸多质疑。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东风本田合资自主“思铭”首款新车也是基于老款思域而来,如此合资自主,是否是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的?恐怕外方为了占领低端市场打压传统自主品牌,难免重蹈“市场换技术”时期的覆辙。
事与愿违
一些人对合资自主锁定新能源抱有希望,毕竟新能源是新技术。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此提出质疑,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才刚刚起步,由于价格相对高昂、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知度低,再加上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极不完善等因素,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至少在未来10年内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因此,合资企业推出合资自主新能源车的做法,短期内很难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而以追求利润为天性的企业为何纷纷逆市而动,这与目前中国的政策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微博)认为,早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明确把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作为发展自主品牌的战略重点。此后,在合资公司中推出自主品牌和生产新能源车型这两条,逐渐变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并在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合资企业新建工厂项目过程中发挥效力。合资企业将合资自主锁定新能源正是切中了国家政策。
而仔细分析也不难发现,上述宣布推出合资自主新能源的企业,的确都有着迫切的扩产需求。一汽-大众佛山新工厂、华晨宝马沈阳第二工厂、北京现代顺义第三工厂、东风悦达起亚襄阳第三工厂都是在2009年之后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因此,汽车评论人张志勇(微博)认为,现在合资企业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已经成了应付政策以获得新工厂审批的武器。至于国家出台政策以提高自主研发水平的初衷恐怕难遂心愿。“外资企业辛苦研发出来的新能源核心技术肯定也不会甘愿与中方共享,因此中方在与外资合作过程中学到的主要还是管理和创新思维,不能指望以此从根本上提升本土企业的新能源车研发水平。”
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按照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方案,国产电动车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两级补贴,而外方的新能源车已经被排除在补贴外,即使通用雪佛兰增程式电动车VOLT已经进入中国销售,但其进口的身份,加之无政府补贴,今后其市场竞争力也很难保障。因此,合资自主新能源的名分,也为跨国企业新能源车进入中国打开了突破口。
上一篇: 量化上路目标: 多地政府强推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