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行业等,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发展利用新能源也是未来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可观的能源消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但优质能源资源严重短缺,如石油、天然气等。据介绍,2011年中国石油需求量达4.83亿吨,同比增长6.2%。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突破了原油对外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
2010年能源生产总量达32亿吨标准煤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
然而,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却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单位产值能耗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
事实证明,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必须发展清洁能源。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全国风电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累计达到4700万千瓦;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
尽管中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原煤生产仍高达30多亿吨,煤炭污染依然是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专家称,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于是,新能源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新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
为此,2006年1月1日中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提供财政贴息贷款,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提供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
有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投资达600亿元。此后,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
新能源是座富矿
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据统计,每年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煤,全国总面积2/3地区年日照时间都超过2000小时,特别是西北一些地区超过3000小时。
据悉,中国目前还有上千万无电人口,他们地处边远,远离电网,但所处地区光照充足,光照时间大于2500小时。因此,光伏发电优势明显。
风能也是中国的一大资源。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称,中国离地10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32.2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
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按陆地上离地10米高度资料计算),其资源分布也很广,在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年平均风速达到6米~9米/秒,内陆地区如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资源丰富区。
海上风能也很丰富,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
同时,海上风能相对陆地风能更有潜能。这是因为海上风速高,而且没有复杂地形对气流产生影响,可减少风电机组的疲劳载荷,延长使用寿命。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寿命为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25年到30年。
专家称,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海上风能必将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水资源,在中国也十分丰沛。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中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其中,经济可开发容量近4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
而中国实际开发的水电只有1.29亿千瓦,计划到2020年水电开发将达到3亿千瓦。专家称,中国的水能资源按使用100年计算,相当于600亿吨标准煤,是中国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
中国不仅地上有清洁能源,而且地下也有,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估算,全国主要沉积盆地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相当于25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目前,中国每年可开发利用地热水总量约68.45亿立方米,折合每年3284.8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
新能源“钱”景广阔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血液,因而国家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2011年3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据权威部门消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规划将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碳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专家称,太阳能10至20年投资单价将与煤和油平衡。太阳能目前主要利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电。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太阳能产品,在西北、华北地区被广泛使用,全国采用率为60%,年产值达40亿元。
2011年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发展规模达到了50万千瓦,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共有20万无电户用上了光伏电。
现在,无论是在青海湖畔,还是在藏北草原,太阳能灶遍地都是。
据测算,一台太阳灶一年可以使一户农牧民少用牛羊粪3吨、柴草2.5吨,近1000平方米的草原可免遭砍伐。
有专家称,地热能源和固体废物能源,投资3~5年就可收回成本。据中国南方电网称,争取到2020年,全网水电装机上升到41.3%,核电装机上升到9.4%,其他新能源装机上升到4.7%,火电装机下降到44.7%。
不可回避的问题
由于中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刚刚起步,因此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当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国产核心和关键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制约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
新能源人才不足,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不仅尖端科技人才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关键技术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
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是中国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根据建设规划,到2010年,酒泉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16万千瓦,2015年将达到1271万千瓦以上。目前,甘肃风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已经逐渐显现,发电容易输送难、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等成为最大的掣肘。随着未来风电基地的建设,输运难的矛盾将更加凸显。
另外,虽然中国水电和太阳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再加上资源分散等特点,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中国除水电和太阳能以外的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还是很高。
当然,在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也还存在一定差距,政策制定相对滞后。因此,借鉴国外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支持中国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上一篇: 三大汽车整车厂年内扩产
下一篇: 《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