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继明在一份政协提案中指出,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发成果,54家汽车企业的190款车型登上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但实际销售和进行示范运行的车辆却非常少,按照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到2011年我国的电动汽车运行数量应该达到50万辆,并占乘用车销量的5%。但2010年仅有7181辆投入运行,2011年也不到1万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虚晃一枪就入库了,距离国家规划的目标相差甚远。
蔡继明建议政府不要让电池去适应车辆,而是以电池特性为出发点,让车辆适应电池!改变电池免维护的定义,介入人工维护,这才是让电动汽车走向商业化的捷径。
以下是提案全文: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选择
蔡继明
1.我国电动汽车研发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发成果,54家汽车企业的190款车型登上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但实际销售和进行示范运行的车辆却非常少,按照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到2011年我国的电动汽车运行数量应该达到50万辆,并占乘用车销量的5%。但2010年仅有7181辆投入运行,2011年也不到1万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虚晃一枪就入库了,距离国家规划的目标相差甚远。
从2009年起,我国就在20多个城市开展了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按照政府的初衷,示范运行应该是电动汽车从研发阶段通向商业化的桥梁,但遗憾的是政府的设想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示范运行所获得的技术和财务指标达不到要求,不具有大规模复制的可行性。
2.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思路要转变
要想让电动汽车走向商业化,就必须开创电动汽车的全新道路,实现电动汽车发展思路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
国内外普遍认为:电动汽车商业化的障碍是电池技术的滞后。但这是对事实的严重误读!滞后的不是电池的制造技术,而是电池的使用技术!是错误的使用理念和方式导致了电池早期失效,是以车辆为出发点来要求电池的技术路线造成了车电不匹配!因此,正确的选择不是去寻找新电池,不是让电池去适应车辆,而是以电池特性为出发点,让车辆适应电池!改变电池免维护的定义,介入人工维护,这才是让电动汽车走向商业化的捷径。
第二个转变:
引入蓄电池人工维护,就必须开创车电分离的技术路线,让电池在电动汽车尤其是三厢电动轿车上能快速更换,并在车体外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司进行维护,这样才能确保电池的经济寿命。没有这个技术条件,电池就要整组更换,其经济负担用户难以承受的。
第三个转变:
电动汽车所开辟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个人交通工具将发生系统性的变化,这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新的商业角色来承担电池全程服务和承担电池责任的社会职能,这个角色就是充换电运营商,它才是电动汽车时代的新主角。不可能以原有汽车企业为中心,更不能把宝都压在汽车企业身上!否则,就会错用关羽,痛失荆州!因此,对政府来说,孵化和培育承担电池全程服务和电池责任的充换电运营商,是一件比技术突破更重要的事情。
第四个转变:
车电分离所形成的是一个全新的商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汽车企业只销售不含电池的裸车,只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样,没有负担一身轻,就可以迅速进入大批量销售阶段。只有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甘当配角,汽车企业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商业利益,谁先明白了这一点,谁才能在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壮大。
上一篇: 全新奥迪A3 e-tron电动车亮相美国
下一篇: 中国汽车新能源合作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