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尼桑、本田和奥迪等汽车制造商开始应用一项新技术:为电动汽车制造噪音。奥迪汽车工程师称,电动汽车开起来太安静了,很多司机不习惯,于是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在电动车上复制了传统汽车的“引擎轰鸣”。
“太安静了”,这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也是经过去年“大张旗鼓”之后,国内电动汽车冷清现状的写照。在上海,油价“破8”、沪牌“破6”,这些令车主们无奈的刚性成本,客观上倒恰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利好因素。此时此刻,谁能打破电动汽车市场的沉寂来制造点“声响”呢?
上海的电动力只能在嘉定溜圈
今年,嘉定区政府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集中采购了一批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在全市范围率先将电动车列入公务车采购名单。
不过,这些电动公务车要真正开起来,还很不容易。
嘉定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前几天与记者聊起这个话题,坦言推广难。像在嘉定区内,充电桩不难找,电动公务车用起来挺方便,可一旦到市中心开个会就不行了。“出了嘉定就找不到充电桩,本来打个来回就悬,要是高架上再堵一堵,这点电基本上就‘有去无回’了。”他摇着头叹了口气。
电动公车工作日开不进市区,电动私车则一遇周末就进车库“休息”。上周末,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伙伴组织第一届年会举行,会议公布的采样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至今年2月份,示范区内私人用户主要将电动汽车作为上下班代步工具,周末驾驶次数仅占总驾驶次数的13.35%。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公众对于电动车的信任度不高,对配套设施和行驶距离的担忧已成为电动汽车推广的一道障碍。
去年上海被授牌成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但一年过去,电动汽车展示、销售、应用基本还是集中在嘉定区。开不出嘉定,一方面因为电池技术不成熟,续航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充电桩等硬件配套设施,依旧难在全市范围有效推广。
“建充电桩其实不难,至少技术上来说很简单。”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伟文看来,眼前的“充电桩难题”只是表面问题。去年上海电动汽车充电桩实际建成数量与规划相距甚远,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细则未出、产销规模有限所致。目前在上海使用的电动汽车只有近百辆,充电桩配置太快,肯定会“无人问津”。“如果政策细则尽快落地,基础设施一定会迅速跟上。”
可记者觉得这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充电桩足够多,买电动车、用电动车的人还会少吗?可这需要投入。
“望梅止渴”不是长久之计
“现阶段电动汽车的投入,说到底还得依靠政府主导。”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出台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政府其实有很多选择。
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内的高瞻新能源车专营4S店去年11月底开业,开业4个月来,新能源车已累计销售30余台、在谈订单40多份。但由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迟迟未出台,新能源车中成本最高的电动汽车销售较慢,一些车企已经开始减少向这家4S店提供新的电动汽车。
其实早在2009年,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就被国家确定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试点城市,购买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但是落实到各城市的具体细则一直没有完善。去年,上海要出台补贴细则的“传言”,支撑着车企“望梅止渴”,不断推出新款电动汽车,也推动首家新能源4S店开业,然而政策落地时间几度“跳票”,车企和经销商压力倍增。
“现在大部分补贴只能由车企先行垫付给购车者。”高瞻4S店销售人员告知记者,“车企垫付、政府以后补上”的模式在去年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今电动汽车卖得越多,车企反而贴得越多。上海市场上,奇瑞和众泰等自主品牌是电动汽车的“主力军”,自主品牌本身受车市低迷冲击较大,于是不得不开始控制新能源车的产量和销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进华在电动汽车年会上透露,《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几轮修改,最快或上半年出台。据上海对于购买电动乘用车的补贴方案也正由市发改委牵头制定,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公布,据说私人购买新能源车用“国家+地方补贴”最高可省10万元。
然而“年底”的说法仍然模糊,同时地方政府以何种形式补贴,目前存在各种意见,这也是补贴政策难出台的原因。此次电动汽车年会举行之时,恰逢上海私车额度拍卖最低价格突破6万元,与会各方将“沪牌优惠绑定电动车”提上议程,纷纷建议除了现金补贴新能源汽车外,也应考虑对牌照价格实行优惠或者免费。业内专家表示,电动汽车车主优惠或免费上沪牌,对消费者来说有吸引力;同时电动汽车牌照可以和普通私车牌照拍卖分开,不会影响私车拍卖市场秩序,政府也不需增加额外财政投入,即可达到补贴推广的效果。
上一篇: 李宇恒:推广电动汽车的三条“快车道”
下一篇: 新能源汽车:价值+主题下的投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