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中国来客出现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内。上汽集团荣威E50纯电动轿车和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出现在了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展览会中。与此同时,在中国北京车展上,上汽集团除展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常规产品外,还展出了7款新能源乘用车和1款新能源商用车。
在此之前5天,国务院正式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成为整车制造商加大新能源推广的催化剂。
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的显性趋势之下,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战略正在提速。“通过各种机会展示我们的产品与战略,是眼下最重要的任务”,上汽集团一位负责新能源汽车部门的内部人士说,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新能源汽车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条件已日渐完善,加上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明显向本土生产的产品倾斜,这对于将推出系列新能源车型的上海汽车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抓住这个时机,或许能使自主品牌企业抢占到新的技术高地”。
目标120万辆
随着《规划》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终于有明确的指向性。对于中国的各大整车制造商而言,把政策的规定并与实际的市场状况相互结合,会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绕不开的选择。
上海汽车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汽车企业之一,第一款新能源汽车荣威新750(配置图库口碑论坛4S店)Hybrid混合动力轿车已经上市。根据计划,明年10月份,荣威E50(配置图库口碑)纯电动轿车也将面向私人消费者上市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将随后上市。
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十二五”期间,上海汽车在已投入20亿人民币的基础上,计划再投60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按照这一计划,到“十二五”期末上汽集团产销的所有车型中,新能源汽车要占到20%。
在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上,上汽一直在尝试多条路线,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规划都在推进之中。“上汽和其他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差别它不是一款车两款车,是全产业链的,”陈志鑫说,“混合动力未来在上海汽车的车型上,将会是标准配置”。
随着一系列产品的上市,上海汽车对自主品牌未来也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上海汽车“十二五”末规划的产销为600万辆,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上海汽车将生产120万辆新能源汽车(包括合资公司在内)。而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这意味着,上汽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中将占有很高的比例。
全产业链竞争力
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始终坚持的是全产业链的打造。上汽总裁陈虹在之前曾对记者表示:“上汽的新能源路线将会确保战略安全,自主掌控的产业链体系。”
上汽已初步构建起国内领先的“三电”,即电机、电控、电池“三电”核心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
2009年年初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专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集成和控制集成开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机方面,捷能公司和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纯电动小车驱动电机,目前已组建首条生产线,计划2012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驱动电机、IS(配置图库口碑论坛)G集成式启动/发电机,公司已与德国Bosch公司达成一致,共同推进在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内扩大现有业务范围,使之成为满足国内外市场要求的电机生产基地,计划2012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捷能公司联合上汽变速器和国内有制造成本优势的电机公司,进行了电驱动变速箱的自主研发,预计2012年将完成生产线建设并投产。
在电控方面,上海捷能已建成6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具备较强实力,其电控集成技术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团队进行的荣威750中混项目,通过优化标定,已达到预定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和排放的综合平衡,实现了20%节油率目标。
在动力电池系统方面,公司与美国A123合资的捷新公司2011年电池模块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生产,与上汽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产品已进入验证阶段并通过公告实验,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海申沃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过程中;预计2012年将形成年产6000套电池系统的配套能力。
虽然上海汽车经过六年的努力,在传统动力、整体的核心技术、底盘架构等方面与世界级的强势汽车公司相比差距不断缩小,但不可避免仍有差距,并很难在三五年内超越如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和日本的丰田,但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有可能的。
上一篇: 佐佐木昭:"云动双擎"量产车三年后推出
下一篇: 房山纯电动出租车司机蹲点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