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亮相的新能源汽车多达88辆,史无前例。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叫好不叫座”的发展困境却让业内人士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的异常艰难,近日,中国科技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内容,我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要实现三个目标。配合刚刚获批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注定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突破。
政策助力
十年前,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寄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要“耐得住寂寞20年”,今天这句话用在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上也合适,比燃油汽车诞生早半个多世纪的电动汽车在无法解决快速充电和行驶里程短两大难题后终于被福特缔造的T型车淘汰出局,如今,电动车在全球能源短缺和节能减排的大时代背景下似乎要迎来一场翻身仗。
近年,在美国市场,电动汽车遭遇被迫取消电动汽车充电桩补贴等几大难题后,发展举步维艰,这为中国率先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大国提供了契机。
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只约占全国汽车总产销量的0.2%,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两大规划的发展目标无疑将从各项政策措施上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所要实现的三个目标。首先是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我国将推进各种常规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技术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为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汽车产业政策和油耗与排放法规的“十二五”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在技术需求方面,国家坚持规模示范,产业引领。我国要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探索纯电驱动汽车技术解决方案、新型商业模式和能源供应体系。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科技跨越,我国将研究下一代纯电驱动平台,抢占电动汽车高端前沿制高点的科技攻坚期。要攻克以先进燃料电池、新型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一批前沿高端难点技术。
最终实现到2015年,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个技术创新方向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预期申请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专利达3000项以上。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
分析人士指出,电动汽车的技术攻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几年甚至十余年付出艰辛努力,企业才能获得技术突破,很多基础研发工作现在不做以后也得做。
艰难征途
现在距离我国到2015年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国家的目标,实现产销50万辆还有3年多时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毕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去年我国仅售出纯电动汽车不到6000辆。其中大多是政府购买,私人购买很少。
现在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纷纷公布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中国一汽明确提出全力打造6个技术平台上10余款新能源商品车。到2015年形成5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产销规模。
作为向电动汽车时代发展的过渡产品,在混合动力领域拔得头筹的丰田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直到现在还是停留在千辆的级别。这让业内对发展技术难度更大的电动汽车产业充满疑惑,现在令消费者对电动车尚难认可的,除了价格因素,还有技术问题。
曾经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寄予厚望的通用沃蓝达去年在美国政府给予购买者巨额补贴下的销量仍然只有7000辆,最终在国内的压力下,美国政府还于今年取消了对电动汽车充电桩补贴。电池关键技术仍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全球瓶颈。
据众泰汽车人士介绍,近年来电动汽车企业对电池能耗和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电池成本普遍占电动汽车成本的近一半。让充电快速、便利、廉价成为电动汽车企业的努力目标。
从2001年,电动车研究项目被列入科技部国家“十五”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到2009年的“十城千辆”的电动车示范城市试运行(其后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的举措,虽然国家的刺激鼓励政策不断,但是私人购买电动汽车受制于电动车本身技术成熟度不够、价格偏高、使用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无法实现产业化。
具备电池技术优势的比亚迪虽然率先投入第一批电动汽车,运营良好但也没有给其带来多少销量。为此,最新公布的“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2015-2020年我国将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看来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漫漫征途需要我们也耐得住寂寞才行。
上一篇: 专家:中国CNG汽车总量升至世界第五
下一篇: 深圳五洲龙亮相第26届世界电动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