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11月30日到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按照计划,气候大会上或达成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谈判进程发生变化中国领袖身份凸显
巴黎气候大会希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使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这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1月19日在京表示,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反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还需要在具体上落实。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要承担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义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在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至少应该减排25-40%,目前该目标尚未达到。
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对此表示,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无论谈判进程如何,全球低碳经济进程已经势不可挡。她称,巴黎气候大会与2009年的哥本哈根谈判将完全不同,这是基于三点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美国近年来做了非常多的事和外交努力。
2014年底,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能源基金会中国战略和分析高级副总裁林江说:“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20%的重要性。”他称,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测算,该数字相当于中国在未来15年中,要建造900GW非化石能源电厂,这是美国目前全国发电厂总量的规模。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又在气候变化上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在这次声明中,中美双方提出了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比如双方都承诺了要对各自的重型卡车效率做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是外交事件中非常少见的事件,两国元首这么频繁的在环境、能源、气候领域,发表声明,过去很少见的,”林江称。
在今年9月洛杉矶召开的中美双方气候领袖峰会,中国、美国多个城市和州代表各自宣布自己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具体承诺和行动。林江称,这代表着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国家政策和国家口号的层面上。中美合作慢慢进入了更加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
胡敏介绍,巴黎气候大会将会有很大不同的第二个因素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其规模化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对于能源转型有了很大的信心,使得整个全球低碳经济有了很大的机会。第三个因素则是相对于2009年很大的变化,是私营部门、商业领域真正行动起来了。目前在很多机构投资决定和它的企业行为的过程中,已经很深入地把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未来的一些风险考虑在其中。
能源基金会创始人,艾瑞克·海茨称,巴黎(气候大会)对于中国或者整个全球环境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中国现在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之内,承担着全球领袖的地位。中国已经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上起到了最重大的作用,占比是第一。他也希望巴黎会议能够进一步加快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
中国达峰雄心勃勃推动碳交易市场建立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欧盟占比高达92%,而欧盟碳排放总额为全球排放的10%左右。中国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据官方数据,2014年七地累计成交量约1568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近5.7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承诺2017年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升能源效率,以推动2030年的达峰目标。
胡敏介绍,目前为止,中国42个低碳试点相当于占咱们国家GDP中54%的排放,因而范围已经非常大,中国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此外,今年洛杉矶峰会上,中国提出了率先达峰城市联盟,包括九个城市,要比国家达峰早,有的城市提出甚至要早10年以上着表明中国政府做了一个很大的有决心的举动,希望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起到引导作用的很大的努力。
胡敏呼吁,加快现在碳市场管理条例制定进程,推动达成2017年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目标。
艾瑞克表示,中国建立全国碳市场,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等努力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中国政府承诺给发展中国家31亿美元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承诺,以及比如中国、美国、巴西、欧洲、墨西哥等等这些国家共同努力,就能解决全球一半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高碳发电技术退出不可逆转需求方减少是最佳方案
巴黎气候大会之前,英国政府表示,计划到2023年限制燃煤电站使用,到2025年将关闭所有的燃煤电站。“弃煤”是不是减少碳排放的最佳方案?
林江称,各个国家选择不一样,但是煤电的逐渐退出是全球渐渐形成的共识。英国宣布2025年全部取消煤电,这是目前来看比较激进的计划。他表示,面对气候变化,最核心的就是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所以高碳发电技术的退出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他介绍,在电力规划的时候做一些设计,可以优先做即便宜、又省钱、又清洁的节能创新,在同样的水平下衡量什么样的资源是可以更好的使用的,考虑未来既要考虑到供给的能源煤电厂等等,同时也要考虑到需求方能不能减少的问题。经过综合考量,往往会发现,需求方减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基于这一概念得来能效,要把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在同一个尺度下衡量。
他称,目前面临有一些经济和技术的挑战,随着技术和销售量不断提高和成本的快速下降,技术问题也往往会解决。未来15年中,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前景非常好。
上一篇: 清洁能源是未来之星
下一篇: 中国提振国产玉米消费可能造成乙醇进口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