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杭州的汽车经销商向笔者诉苦:在杭州推广电动汽车太难了,已经建成的20多座充换电站中,只有2座能充电,充电式电动汽车根本没法卖。更令他苦恼的是,听说当地电力部门正在筹建的几十座充换电站中,都仅能换电,不能充电。
据了解,下半年,杭州力推换电式电动汽车的租赁业务;国家电网希望,浙江省能成为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的样板。
在大多试点城市充电、换电“齐步走”的情况下,杭州乃至浙江省的关门搞换电能行得通吗?
充电好还是换电好,是一道横亘在车厂和供电商之间的两难抉择。经过近两年的讨论和实践,答案已渐渐明晰。抛开双方的利益争执,换电模式比较适合在公众服务领域运营的电动汽车,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主要原因是线路相对固定,便于集中管理;充电模式则更适合私人用户。在这一点上,车厂和电商基本达成共识。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试点城市,也在按照这个原则构建自己的充电、换电体系。
在充换电问题上,杭州的情况属于“极个别”。近几年,杭州电力公司与众泰、海马等汽车企业合作,将一批换电式电动汽车送上公路,建造了大批换电站,主打换电模式的苏沪杭城际互联工程也已通过测试。这种小范围的成功,的确容易让人信心膨胀。值得仔细甄别的是,以换电为绝对主导的网络系统,能适应的仅仅是公共服务领域,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的用电需求。一旦形成定式,将对私人的充电式电动汽车需求产生极大的排斥性。事实上,这种排斥效应已经出现:一种是配套设施上的真实排斥,消费者买了电动汽车找不到地方充电,大企业推出的充电式电动汽车无法在杭州销售;另一种是使用理念上的想象排斥,在私人消费市场启动之前,他们就营造出了一种不能充电的环境,打消了消费者购买充电式电动汽车的念头。
据说,杭州乃至浙江省之所以主打换电模式,看中的是换电模式下运营单位使用商业电价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属实,说明供电商太没霸气。相比企业实力与前期配套设施的投资,这点回报算不得什么。况且,单以数量论英雄,私人消费市场才是电动汽车的主阵地,公共服务领域的车辆只是大蛋糕的一角,实在没有必要因小失大。
杭州的“特立独行”,除了缩小自身的市场外,还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说明,外省的一辆充电式电动汽车,将由于无处充电而“不敢”进入杭州行驶。长此以往,落寞寂寥的将是杭州自己。
登高,方能望远。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看,采用封闭市场的办法搞单一换电模式,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战略失误。如不及时纠正,迎来的将是市场的惩罚。
上一篇: 新宝马3系混合动力 或将7月英国上市
下一篇: 通用沃蓝达今年上半年销售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