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3日消息:日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心副主任陈贵如在接受采访时谈了北京即将发布的新能源政策。其中,有两点笔者难以认同:其一、将充电桩作为售后服务交给4S店;其二、混合动力汽车不在北京新能源补贴辅助政策优惠的车型之中。
对于第一点,笔者认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出面进行建设。
笔者一直提倡进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充电站等最为基本的新能源发展基础设施一直不给力。这让老百姓怎么理解?从上面的访谈可以理解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府没有信心。这点从北京、上海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就可见一斑。中国汽车发展过程中,政府又是一贯高调地提出新能源目标,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2015年的五十万辆,2020年的五百万辆。然而,如果充电问题不能解决,大力发展电动车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
根据目前北京市的规划,将对消费者是否具备安装充电设备的条件进行考察,然后再决定是否卖给消费者产品。从这番表述上看,电动车似乎十分抢手,像奥迪大降价一样,老百姓蹲在门口等待提车?实际情况是,现在市场不是供过于求,而是消费者过于观望,老百姓对这款车品不认同,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才能够实现销量的增加。而政府在这个层面上,设定挑三拣四,不亚于是给予电动车一个欲走愈远的道路。
目前政府对于安装充电设施的规定,使消费者只需和4S店对接,减少了消费者的麻烦,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充电桩的安装最终有谁来埋单,并不明确。如果由企业埋单,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按照笔者的思路,政府必须转变那种管理、统治的姿态,切实走向服务的态度,给予电动车运行过程中提供服务,比如说你现在让老百姓买车,你能提供最大的可能性是什么?当然不是恩惠,而是给予便利和实惠,免费的充电设备、甚至免费的充电电能,让电动车彻底成为一次性消费,老百姓认为切切实实少花了钱,方便了生活,才会去买。经销商认为,有市场买,自己有钱赚,才能真真义义地去卖、去服务消费着。车企只有将产品卖出去了,才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去研发、去完善电动车,然后开发出更加让消费者认同、满意的产品,这才是一条良性循环。
对于第二点,在笔者看来,混合动力不应该受到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歧视。
这里面有个基本概念,电动车包括什么?纯电动车市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也是电动车,当然燃料电池也是电动车。这是电动车的三种分类。现在政策上面讲了,仅仅发展纯电动车,而否认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成分。同时提出了将电动车作为百姓第二辆车的概念。
这里面的关键点在哪里,如果说这项政策里面又给力的成分,包括两点:第一将整体的补贴金额和国家拉起,这点非常的好,笔者很赞同,因为车企没钱去做亏本买卖、老百姓也没钱去购置新型高价汽车、经销商也没时间去“牺牲时间、金钱去贡献未来”;第二就是摆脱摇号的限制,让电动车能够有机会卖的出去。
但是政府似乎忘记了一点,什么样的车对于当前最为有效?无论从技术成熟度上面来讲,还是从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上面来讲,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的不二选择。
国家的担心,我们可以换成国家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可能考虑了太多的浑水摸鱼的情况,比如说当下摇号政策迫使了很多汽车制造商的产品无法卖出去,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度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可能仅仅解决了启停装置问题,就称之为所谓的新能源来糊弄国家,然后破了国家限购的政策。
这个方面其实是有方法解决的,比如说限制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度,只有重混才能成为补贴的重点。目前北京市的政策一棒子将整个混合动力汽车打死了,这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是不公平的。
当然,北京新能源政策制定者从民众的角度考虑,比如定位电动车为家庭的第二辆汽车,这点来讲,笔者也不认同,不知道这些政策制定者仅仅从自身的经济情况考虑了还是作了充分的调研,因为现在的电动车即使国家补贴了6万元,地方政府补贴6万元,最终的售价也不会低于十万元吧?除非用了非常小的电池和电机,这对于百姓来说意义不大。花了十几万来进行短距离代步,中国人,特别是北京那些受到高房价压力的人群恐怕还没有如此轻松的经济状况吧。
笔者建议很简单,我们秉承邓公当年的“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念,谁能解决环境问题、谁能解决能源问题,那谁就是最好的方案。比如说混合动力汽车排放地、节能效果好,那就应该发展。因为我们要明确发展的出发点是解决污染、解决燃油消耗过高等问题,有时候你为了方便限制了一些东西,可能你忘记了事情原本要做什么了。这点就贻笑大方了。
上一篇: 郑兰荪:部分公务用车应选用电动汽车
下一篇: 两会声音:调动社会力量多建新能源车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