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报道:近日,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与德国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市场指数”。
指数显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补贴均有下降,而中国除外。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领域赶上其他国家的关键时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张君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本劣势、电池安全和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仍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政府的补贴求生存,更要模仿国外汽车企业强强联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寻求突破。
记者:“指数”中提到,目前国际上整个电动汽车的制造前景不容乐观,那么造成电动汽车市场迟迟难以打开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张君毅:根本原因仍是电池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我们能看到,目前能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型,其突出的技术无非就是电池的控制技术,但是共有的缺陷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致使很多人难以承受高昂的车辆购置价格。
另外,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是一大缺陷。很多车企一直表示,电动汽车多了,充电设施自然会像加油站一样迅猛发展,但是在我看来,汽车充电和加油存在根本的区别,电池充电技术的落伍致使充电时间过长,最终会造成充电站拥堵,甚至瘫痪。
记者:据了解,目前国际新能源产业发达国家中,只有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投入没有下降,但是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运营得并不理想,这是否和政府的补贴方式有关系?
张君毅: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投入说明,中国十分看好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是一次有利的发展机会,利用政府的扶持和补贴,更好、更快地发展自身的技术和市场。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运营确实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政府在选择补贴对象时,设置的门槛过低,造成补贴资金流失;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萌芽的现在,一些低技术的企业在各地方政府的“保举”下,纷纷上马新能源项目,最终造成“户户冒烟”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假象,一旦市场打开,这些企业肯定难以接受市场的检验,最终会纷纷破产,政府的补贴也会白白流失。
记者:罗兰贝格公司之前也曾提出“电动汽车产业仅靠政府扶持是不行的。未来必须形成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尤其是需要有来自电力行业的支持”,能否具体地谈一下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的做法?
上一篇: 地方政策多 新能源汽车落难
下一篇: 零排放公交:创新驱动,推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