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俨然是块“大肥肉”,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就有近10家企业积极筹备电动汽车资质申报。今年上半年,这股申报之风有增无减,竞争呈白热化状态。近期,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也陆续宣布将造新能源汽车,造车浪潮来袭。本刊编辑在此对电动汽车资质争夺及新进电动汽车行业的企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及企业的重视。
电动汽车资质争夺白热化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开始实施
7月10日,我国《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规定》指出,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但却对产品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最高车速要求是每小时达到100km以上,续航里程达到100km以上。《规定》将最大程度上促进国内一些企业及资本进入正在高速增长的行业,鼓励高标准生产汽车,鼓励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去做新能源,《规定》对整车的动力性要求和轻量化要求都做出严格的要求,显示出国家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
目前,很多企业也开始卯足了劲要拿下这一准入资质。自《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就有近10家企业积极筹备电动汽车资质申报。今年上半年,这股申报之风有增无减,很多企业为了达到要求,通过挂靠、合资、合作等方式申请,竞争呈白热化状态。
根据《规定》,投资主体必须有3年以上纯电动汽车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投资项目必须满足“具备纯电动乘用车整车正向开发能力的研发机构”,“与生产纲领、产品结构相适应的车身成型、涂装、总装等整车生产工艺和装备”等条件。
根据这些条件要求,目前几乎所有IT企业都没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也不具备整车制造能力。
“牌照”争夺进入白热化
自《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包括万向、亿纬锂能、成飞集成等10多家厂商便在第一时间筹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申请。今年上半年,这股申请之风有增无减。有行业分析师曾预估,当前申请电动汽车资质的企业有可能超过了100个,但这一数字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负责电动汽车市场准入政策的起草单位,当前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资质申请企业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再上报给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审批。
至今没有人知道首批发放的电动汽车资质名额究竟有几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处长吴卫曾表示,由于想要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太多,所以要设立更高标准才能选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当前电动汽车资质申报并未设定名额,而是通过制定标准选择企业。
首批电动汽车资质发放的时间点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所以当前正是众多怀有造车梦想的企业,进行申报筹备的冲刺阶段。
造车浪潮来袭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造新能源汽车
2015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不断的增长中。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一巨大的市场,除了已经进入新能源车领域的传统阵营车厂外,崭新面孔的跨界企业都也在跃跃欲试,多氟多等8家电池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已圆了他们的造车梦,有意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天能集团等多家企业的造车梦还会远吗!
近期,除了乐视、苹果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宣布造车外,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也陆续宣布将造新能源汽车。近日,多氟多通过收购红星汽车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入造车领域。除多氟多外,杉杉股份、五龙电动汽车、山东泰汽、比克电池、西部资源等8家电池企业通过并购、募资等方式进入造车领域。另外,天能集团等多家企业也有意要造新能源汽车。
上一篇: 宇通客车领跑市场半年营收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