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报道,这阵子,电动汽车似乎一下掉进了质疑的大坑。从特斯拉又自燃了,到各地硕鼠骗补,再到三元电池因“不够”安全而关进冰柜,这让本来就对电动汽车了解不多的老百姓心里,免不了嘀咕:这玩意到底行不行?
行不行,销量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我国全年共生产34.04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3.3倍;销售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进入猴年,头1月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61万辆,同比增长144%。
与前几年的蠕动爬行相比,现在的数字显然要出色多了,但问题在于,它们还是不能彻底平息针对电动汽车的质疑。比如无数次被各路人士提到的这一条:电动汽车的电,是烧煤发出来的,是用更大的污染换北京的空气环保。最近媒体一篇报道里的话最有代表性:“据国内研究机构报告,京津冀地区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度超过90%。与改变几千座城市的数亿辆汽车相比,建造数百家(新能源)电厂要有效得多”。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人脚底下,就是煤多,目前就还得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时间里没得选。风电、光伏这些说起来时髦、挺“显份儿”的词汇,现在还是身子没长好的小孩子。那么在所有火电站完成清洁改造,新能源足够扛起大梁之前,我们不想其他法子,就这么闻着2000万辆的尾气排放,坐在雾霾里等着?
其次,对于普通人乃至一些专业人士来说,在汽车和发电厂的之间,他更关注谁?显然是他最熟悉、与他生活更贴近的前者。不管有没有车,人们都能多少聊点车事,可有几个人知道电力行业的环保进展?
2014年煤电平均除尘效率达99.75%以上,比2013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控制方面,截至2014年底,统计口径内燃煤发电机组基本上全部采取了脱硫措施,其中,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7.55亿千瓦,约占煤电机组容量的91.5%,比2005年提高77个百分点,比美国2011年高31个百分点;氮氧化物控制方面,截至2014年底,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6.6亿千瓦,约占煤电装机容量的80%,比2013年提高近22个百分点,比美国(2011年)高30个百分点。
至于“电动汽车多了,会用掉更多的电”,我比较赞同老汽车人左延安的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从电的需求侧看,将会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基础设施建、房地产降温,与之相关的钢铁等产能过剩已经显现,产业整体用电需求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电的供给侧看,前些年火电大跃进、水电过剩等尚待消化,核电蓄势待发,新能源正在加速发展,电动汽车不仅不会造成电力缺口,相反会在电力调控与有效利用上发挥重要作用。
新产品被社会接受的速度,与自身技术的进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正比例关系。纵观产业史上的新旧交替,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们潜在需求的新生产品,其兴起和普及,无不经历一番起伏反复的艰难历程。火车、飞机、计算机尤其是汽车自身,代表性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因为预想、设计得过于超前,它们在诞生之初个个粗糙、笨拙乃至丑陋,引人嘲笑。技术因瓶颈而停滞不前时,更是会被批评、否定的口水淹没。但是最后,改变所有人生活方式的,正是这些丑小鸭们。
上一篇: 2016年新能源汽车有望驶入“快车道”
下一篇: 大众或同江淮结盟合作电动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