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又如古人所言,“学广则谦,识明则慎,自修而后悟平生之多过。”事物进退之间,若能深入听取多方意见,拿捏合理动向,健康良性发展也就随之促成。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进入新一轮调整,在犹豫补贴是否持续下去,亦或补贴对象设定、补贴标准设置如何真正实现公平、合理,避免再次漏洞之前,则不妨听听业内用户和行业专家他们心目中期待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方向。
回顾过去,可以说,经过第一阶段导入期的尝试,纯电动新能源车辆的运营效应和运营问题同时被凸显了出来。
首先,说说运营效应,除了纯电动车辆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最好甚至可能是唯一机会这个战略高度发展需求外,无疑纯电动车辆的应用是带动行业发展,带给用户实实在在好处的。
正所谓,纯电动产品好不好,用户心中已有一杆秤。走进市场,调研各地用户的新能源应用体验发现:纯电动车辆的投入使用确确实实给用户带来了包括乘坐环境、驾乘舒适、运营成本降低等多处改变,受到了用户的极大认可。
这种凸显效应尤其在以民生服务为使命的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明显。
以广东为例,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深入发展的城乡公交市场中,随着一批批6米纯电动车辆的投入使用,在既带给乘客越来越多高档舒适、节能环保的乘坐环境体验外,也大大减轻了公交运营单位的负担,成本节省率达65%,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形成的良性循环是:随着纯电动车辆的越来越多投入运营,节省出来的费用可以用于增加更多的新能源车辆,提高运力覆盖面,加快发班车次,为乘客出行带来更多便利性。
而汕头公交用户也表示,纯电动客车的投放使用,从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都起到很大作用。传统能源车辆,一辆车的能耗价值可能在2元/每公里,但采用纯电动每公里能耗仅需要0.5元,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新能源车辆也给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环保的乘车环境,减轻了驾驶员劳动强度。
可以说,新能源车辆体现出的节能环保价值遇上公共交通绽放出了最大效应。对此,行业人士纷纷呼吁建言,应该在公共交通领域优先倡导发展新能源车辆,尤其是人口密集城市,并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运作环境,强制推行使用新能源车辆。比如,渣土车,环卫车,以及机场地面设备等。
当然,由于新能源本身的推广应用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问题在导入期也开始暴露了,比如,不以运营为目的新能源车辆投放,这类现象则更多出现在客车租赁市场。甚至一些公司通过虚拟购买,或者拆卖电池等途径从中谋取补贴暴利,搅乱市场。
而造成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补贴政策存在对补贴对象运营资质或者门槛的不设定。
曾深受恶性领补影响的旅游运输用户单位代表告诉记者,“纯电动车辆投放的目的是为了节能减排。而什么才能真正实现环保?不是一味的增加新能源车辆,因为这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城市拥堵,原有车辆资源浪费。也因此,在倡导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逐步引导将当前不够节能环保的车辆更新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同时,也要合理设定补贴对象门槛,拦阻不以运营为目的的使用单位,杜绝骗补现象。
当然,新能源补贴政策若想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国家新能源核心技术培育发展,还需要在技术门槛上设置要求,比如,新能源车辆全生命使用周期考查。
“传统的一味以车长、EKG(单位载质量电能消耗量)、续驶里程等作为考量标准,长期推行下去,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行业专家指出,由于新能源发展刚刚起步,国家补贴的大力支持,可以推动这个目前产能小、规模小、成本高的新能源产业的更快成长。而从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补贴方向看,一定要让补贴扶持真正发挥价值,带动行业发展。这就需要制定严格的技术考核,比如针对新能源车辆的全生命周期使用寿命要求考核标准,可以对车辆的动力电池性能、能耗考核,车辆稳定性、可靠性、耐高低温性、安全性以及售后服务方面,提出高标准要求,最终以补贴之力带动核心企业发展,推动行业科技研发与技术更新。
当然,新兴事物在带给行业改变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对于不好现象的暴露,要正视,而不是回避,甚至退缩。
行业人士认为,既然新能源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必然会存在一些弯路,而现在是纠偏的时机,如何制定更加合理公平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按照国家既定的战略方向,推动国内新能源核心技术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创造更美好的运营环境才是关键。
上一篇: 新能源汽车将成三大整车厂转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