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公交充电桩项目月底有望在汉建成。昨日,记者从武汉供电公司获悉,该市正在建设43个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为800辆纯电动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BOT模式,由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经营8年后,交给武汉金控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公交集团合资公司),43个充电站分布于武汉市13个城区公交场站内,按计划有超过800个充电桩将在月底建成。特来电将以每度电1.12元向公交集收费。
青岛特来电公司是上市公司特锐德的全资子公司,在全国67个城市已经建设超过2万个充电桩,堪称充电桩巨头。其武汉公司负责人介绍,上述充电站建成后将向社会车辆开放,收费标准尚未确定。该公司将全面进入武汉市场,采取免费建设管理模式,向有需求的停车场建设充电桩。目前已与120个单位签约,筹建充电桩3265个,并已为机关、商圈、社区等341个停车场10557个停车位提供了充电桩建设技术方案。
武汉供电公司介绍,随着电动车快速发展,该市充电桩市场逐渐升温,今年有望建成1万个充电桩,近两月,已有多家公司咨询在汉建设充电站。为更好服务这一新兴产业,该公司将为建设充电桩的客户提供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方案制定,并积极联系客户做好衔接工作,让客户尽早通电。
链接:
充电桩巨头带来什么
此前,武汉市充电桩均为国企和政府部门建设。作为进入武汉市场的首家民间资本,青岛特来电将给武汉充电桩市场带来什么?
技术革新:使用手机APP,充电不再麻烦
充电体验差是充电站的通病。家住武昌世纪彩城的李先生向记者抱怨,充电站不仅位置难找,而且每个充电站都有自己的缴费卡,卡之间并不通用,很不方便。
特来电武汉公司负责人表示,特来电开发了手机充电APP,所有充电相关操作均可通过手机完成。记者打开特来电APP发现,可以搜寻到附近的充电站,并标有空置充电桩的数量以及充电价格,选择合适的充电站后,可导航到该站。该公司充电桩上配有二维码,通过手机APP扫码后可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直接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支付。在充电方式上,APP提供多种充电模式,如果市民是下班回家后不再用车,可以选择使用深夜低谷电进行充电。
此外在充电桩技术方面,该公司采用无桩充电,充电终端仅有车档大小,可避免由于撞桩带来的安全隐患。其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以智能调度和灵活扩展。
盈利模式:打造充电产业链
如何盈利是建设充电站的头号难题,由于目前我国电动车尚在起步阶段,充电站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此前本报曾报道,武汉首家公共充电站,运营前半个月几乎是摆设。没有盈利模式,也成为民间资本不愿进入充电桩市场的最重要原因。
上一篇: 原油产能过剩重压下 油价仍将继续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