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报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多方努力下逐步发展壮大,产销量从2009年以前的不足500辆到2015年达到了35万辆,进入2016年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主力军,2015年新能源客车销量在国内已超过7万辆,新能源产业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之一。
然而,这发展的空前盛世背后却蕴藏着种种问题。2016年初,吉姆西客车骗补事件被央视曝光,将新能源骗补话题热度推向了高潮。国家下决心整治骗补行径,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补贴政策合理性的大讨论。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征求意见。《管理办法》指出,补贴政策将调整为新能源碳配额交易,这似乎预示着补贴退坡在近期将成为必然。然而,单纯的补贴退坡真的能如愿倒逼新能源产业更加规范化、市场化吗?中国客车网采访了相关企业人士,听听企业对补贴事件的声音。
扬子江汽车总工程师雷洪钧认为,新能源产业的目前发展阶段不适合补贴退坡。他向我们解释道,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补贴退坡,供需双方都无法承担新能源背后的高额成本。国家的“骗补”调查维持了半年之久,目前对企业还无确切和具体的交代,这对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影响。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和成本,而国家对骗补迟迟不下定论,无疑让整个行业处于观望状态。
再者,我们展望下新能源汽车十年来的发展,目前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价格还不能与传统燃油车相媲美。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相信,十年后,中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可能与传统燃油车(指满足将来排放、油耗要求的,可能采用混合动力等先进技术的汽车)相当,插电式混合动力广泛应用于SUV等车型,不同种类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则有更广泛的应用。到那时,即使没有补贴和优惠,新能源汽车也能在相当一部分车型上与传统车竞争。总而言之,今后几年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化都会有重大突破,那个时候再谈补贴退坡为时不晚。放眼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期推广都是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观,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过于乐观,如果国家现阶段补贴退坡,是非常不明智的。
雷洪钧指出,政府补贴是一种“成本补差”的政策,好比“放水养鱼”是在培育新能源产业的成长,这也是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而这种“成本补差”的政策,是已经设计好了退坡幅度和退坡时间。在这期间,政策的任何调整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震荡。举个例子,2013年,新能源汽车经历了技术路线之争,导致2013-2015年补贴政策出现了9个月的政策空窗期,企业赔了不少钱。2015年5月中央政府提前出台了2016-2020补贴政策,目的是给企业一个稳定预期,吃一颗定心丸,企业也准备大干。然而,2016年春节刚一结束,就开始了“骗补”大调查,又是政策空窗期,重复2013年故事,企业又压了大量资金不能动弹。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骗补虽存在,但并不是行业常态。新能源企业在外部环境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积极创新推广新的商业模式;在上游电池供应严重不足的时候,提前把整车做好等等,这些都是基层企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行业角度来看,整车企业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发展新能源事业,主流企业也一直发挥着积极创新的带动作用。
在对多家企业人士采访中,几乎都不约而同的提到目前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宏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补贴会给企业带来巨大资金压力,2015年,国家的补贴还没发下来,2016年的也还没明确,企业资金运营很困难。”南京金龙副总裁汪先锋表示,“不管什么政策,制定都不是完美的,有漏洞就会有人钻。国家应该看到领军企业都在为发展拼尽全力。但是企业现在资金都比较困难,自己掏钱买零部件。所以国家补贴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企业迫切的希望政策快点清晰起来。”
诚然,补贴退坡虽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如果不考虑企业实际过于心急,可能会欲速不达。也有企业人士表示,既不希望退坡也不希望完全依赖补贴,心情很复杂。在补贴退坡问题上,众多企业都呼吁放缓脚步。我们希望国家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更加规范,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规范化、市场化的过程中,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更稳定的政策环境。
上一篇: 青年首创立体交通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