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资本流向哪里,哪里就会成长。现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速的市场,在此背景下,各大车企、互联网巨头纷纷将资本投向这一领域。同时,在互联网巨头的带动之下,汽车市场上的“跨界者”已越来越多,新一轮的“汽车争夺战”已经打响。
在庞大消费市场的带动下,新汽车时代正在向我们驶来。可以预料,在人工智能以及资本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新能源汽车成“宠儿”
如今说到出行,就不能不提到当今社会的“宠儿”——新能源汽车。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一直延续快速发展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增长40.2%和3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34.8万辆和32.5万辆: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150万辆,占全球一半左右,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1万辆,汽车市场占比1.35%;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0.7万辆,汽车市场占比1.81%;2017年,预计销量超过70万辆。
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众多车企一窝蜂似的推出新能源战略规划。2017年初,各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陆续发布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其中,沃尔沃宣布,到2019年每辆车上都将装上电池;林肯、捷豹、路虎也宣布旗下的所有车型要全部进入电动化。
实际上,对新能源车市场看好的不只是车企巨头,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苹果、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各大商业巨头在近几年纷纷斥巨资选择了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11月,国内新造车企业领头羊之一的威马汽车,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百度和腾讯共同领投,总金额达10亿美元。京东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收购汽车配件销售平台淘汽档口,布局汽车后市场(汽车售出到拆解报废中间产生的消费和交易)。此前,阿里在阿里云栖大会上上宣布,与神龙汽车达成车联网服务战略合作。
“逆势”而为原因何在?
尽管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从现实来看,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即便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巨型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尚不足2%。据统计,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50万台,根据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当年销量要增长到700万台,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8年内,这个行业起码还有14倍的成长空间。那么,新能源车不足2%的市场占比拿什么叫板传统汽车?
首先,我国的政策全面助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2016年,《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发布后,补贴额度下调了20%-40%。2017年,在工信部起草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透露出将以积分交易逐步替代补贴的政策导向。
其次,新能源汽车产能发展明显加速。2017年,仅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7.7万辆。截至目前,获得生产资质企业共有15家,总投资高达327.73亿元,预计总产能达到91万辆。
最后,单一化到多元化推进。如上游动力电池与整车企业协同发展,表现就是上汽与宁德时代成立了合资公司;整车企业涉足运营平台,如吉利汽车成立曹操专车。此外,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部分企业完成从业务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发展优势,企业构建未来竞争力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加快。
智能互联将成为需求大亨
传统造车企业已经走过了差不多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拥堵,未来的汽车肯定要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汽车一定会更加的“智能”。
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2017年就要落下帷幕,在人工智能、新零售等如火如荼的新科技、新业态的推进下,产业创新来到关键节点。如何借助大数据做好产品设计与服务模式开发,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是当前最该思考的问题。
正如传统的手机是功能手机,现在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未来的汽车也会像“智能”手机一样,越来越懂得消费者的需求。新能源车未来将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从而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将逐渐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