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北京,中国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目前拥有员工13万人--这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的庞大体量。
作为一家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目前,北汽集团建立了涵盖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综合出行服务、金融与投资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面旗帜。
那么,在探寻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路径方面,北汽集团会怎么说?怎么做?一起来看看。
"商乘"共举,全面氢能源化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介绍,北汽非常重视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储备和推广运营工作,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北汽福田早在2006年就和清华大学、亿华通科技公司组建了联合的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工作,并在两年之后成功推出了第一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服务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2014年,第二代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上市。2016年第三代8.5米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上市,前不久北汽福田在张家口交付49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根据张家口市计划,同时结合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相当比例的公交车将替换为氢燃料电池客车。
据新能源汽车网了解,目前亿华通在张家口的加氢站能力是每天4吨左右,可以满足300辆公交车的需求。
乘用车方面,北汽集团已经确立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未来发展规划。北汽研究总院的研发团队正在积极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建设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和整车集成的自主开发能力。
面向未来,北汽集团提出全面氢能源化的发展战略,坚持纯电、混合动力和氢燃料三条技术路线并举,推动产品技术、产业链布局和服务生态的全面氢能源化。
一是,依托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平台,与国内优秀的氢能企业、互联网创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一起,加快自主创新,突破基础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与今天的会议主题十分吻合。
二是,深化合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北汽目前正在瞄准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储备和产品的开发步伐,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链平台。
三是,探索以点带面,构建产业生态。北汽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商用车为切入点,联合氢能产业链各个环节,在有资源优势和应用需求的区域内,推动示范运营。
同时,面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汽集团续驶里程超过450公里的第四代氢燃料电池客车和续航里程超过350公里的第二代氢燃料电物流车正在开发。
技术致胜,打通三道关口
但是,面向未来,技术路线是终极问题。张夕勇说:"技术路线的挑战和颠覆是根本性的,在众多技术路线较量中胜出,必须在技术上、成本上取得优势,在商业模式上走得通。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的未来之路,北汽集团还要打通三道关口"
首先是技术关,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电堆体积功率密度、低温性能、气瓶压力等核心指标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质子交换膜、双极板、高压气瓶等核心部件,从目前领先和追赶的企业指标上就能看出来差距。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阶段与十年前的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基本相似。随着各方面的重视和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性能将在未来几年有望取得巨大突破。
第二关是成本关。目前从材料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的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都高于纯电动汽车,更无法和传统燃油汽车来竞争。在材料购置成本方面,国内商用车的电堆价格大约在每千瓦1.5万块钱左右,一个30千瓦的电堆价格在50万元左右,60千瓦的电堆价格接近一百万元,已经占到了整个价格的一半以上。而同样性能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价格仅是其30%左右,是按目前1.2元一度电来算。
第三要过商业模式关,也就是场景关。从产品本身特点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在30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的使用场景更具优势。从制氢、储备、加注来看,条件好的地区,在制氢场所100公里内集中布局加氢站比较科学合理。氢气用量尽量稳定,避免大幅度波动。结合上述特点,可以勾勒出氢燃料电池汽车面向商业化的场景。比如中远途物流和小范围物流,比如公交车、班车、摆渡车、出租车、叉车等。
全面推进,提出三点建议
的确,目前,从长期来看,氢气的价格、总产能和产能的区域布局将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多条技术路线上的地位。
对未来的发展,北汽集团还会有哪些动作?对氢能源发展的一些列产业瓶颈,北汽集团还有哪些建议呢?对此,张夕勇提出了三点。
第一,组织国内汽车企业、能源企业、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校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设立专项基金,技术引进、技术合作、产业孵化等方式,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技术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综合考虑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效率、减排效果,利用补贴、税收、碳交易等政策杠杆,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快推广。
第三,综合考虑制氢的条件、减排需求等因素,选择一批城市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试点,从细分市场确定商业推广、加氢设施建设等方面。从政策引导、推广规划、推广运营补贴等方面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探索加氢站和加油站、充电站合建的建设模式,解决加氢站城市用地比较难和安全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