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接通的一瞬间,
浸在玻璃水池内的驱动电机迅速响应,
转动产生的气泡不停地从水中向上升腾……
你还记得2018年中车电动“巴迷有约”活动中,大家在“浸水实验”现场的惊叹吗?
近日,中车电动与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10米纯电动客车及驱动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获2018年度省科技进步奖。然而,巴迷有约的“浸水实验”只是本次奖项的一个“小见证”。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本次奖项,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吧!
“硬核项目”
自2002年起,中车电动就与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了纯电动客车、燃料电池客车、并联混合动力、串联混合动力等系统及样车。
本次获奖的“10米纯电动客车及驱动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中,中车电动共申报整车公告12个,获得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3篇。
其中,动力电池系统健康管理技术、动力电池系统健康度在线动态评价技术、基于整车交互的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性能优化控制技术等6个创新点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累计销售10米纯电动客车一万余辆。同时,10米纯电动客车将在8年生命周期内,总计节约运营成本1196064万元,减排二氧化碳677.28万吨。
中车科技
项目中,通过设计优化、新材料应用,中车电动科研人员成功为新能源客车核心系统升级;为整车“瘦身”,使其耗能更少,跑得更远。
中车电动依托丰富的高铁技术积累,结合在新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控制器、驱动电机、电池PACK均可以浸泡在1.5米深的水下稳定工作,防护能力达到IP68级别。
中车电动技术中心电驱动主任彭再武介绍:“项目落地后,不仅仅是核心系统的升级,整车也减重20%;在电耗方面,通过前端车辆轻量化加核心技术创新,可使整车电耗下降10%到15%。”
目前,基于这一项目研制的中车电动智能驾驶客车,正在湘江新区的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上运行,待充分试验后,将载客试运营。
如今,投身零排放发展,以更加安全节能、更加智慧的电动客车为己任,中车电动又一全新突破惠及产业前沿,未来更多精彩、值得期待!